随着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逐步进入第二阶段,关于新方案的一些框架也开始浮出水面。按照目前公布的第二阶段方案,新股票发行改革重点集中在网下配售、询价阶段以及引入了完善回拨机制和中止发行机制。而按照发行流程,这一阶段的主要参与者恰恰为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因此,基金对改革的推行一直较为关注。
“改革目前还在推行中,我们还要等待更多的细则出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投资总监陈晓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不过从框架来看,将来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制定打新策略时可能较目前更慎重,对上市公司本身基本面的考察也将更加重视。”
按照证监会日前公布的方案,新股体制改革第二阶段主要包括完善报价申购和配售约束机制、扩大询价对象范围、增强定价信息透明度以及完善回拨和中止发行机制等四个方面。其中,对全部有效申购进行同比例配售、摇号制、机构报价公开的责任机制等,均被市场视为旨在促进机构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以及谨慎保价。
“现在很多机构采用的方法是逢新必打,尤其是在前期新股被热炒的时期,几乎只要打新就能赚钱。虽然后来创业板、中小板破发的现象让新股的热度稍降,但是对于一些有概念的新股,机构的参与度还是很高。”一位北京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机构采用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也是市场推动的。尤其是对债券类基金来说,有时候打新的收益远超固定收益投资。”
他认为,目前新股发行制度是朝着促进新股市场往理性方向发展的趋势改革,如果推行得较为顺利,能够降低整个市场的炒作氛围的话,基金参与打新的收益未必就有那么诱人,这将从市场的角度自动降低基金打新热度。
除了整个对市场的影响间接推动基金策略变化外,一些询价机制中的条款也将直接促使基金公司打新策略的转变。
“目前每家机构中签的比例较低,二三十万股对整个基金的净值波动影响不大。但是一旦将来每次打新是二三百万股的量,对整个基金的影响就较大了。基金一定会去仔细地研究不同的公司。”陈晓认为,此后基金对新上市公司的调研程度将与老股票同等标准,根据整个公司的策略进行配置。在估值方面,也将按照老股票的标准,且预留一定的风险空间。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