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最近,曾经风靡一时的网络“偷菜”游戏或被文化部取消的传闻,引发了公众对网络游戏的关注与反思。不少市民反映,有一些胡编乱造的网络游戏颠覆生活常识,误导孩子对多彩世界的正确认知。记者就此从现实生活中的几个事例入手,多方采访有关部门和业内人士,深入分析一些网络游戏背离生活常识的原因和影响。有关专家建议,应从网络游戏的设计、审核上严格把关,让健康、益智的网络游戏成为孩子们的游乐“阵地”;部门、学校、家长也要堵疏结合,加强引导,帮助孩子识别网络游戏中的“糟粕”,在孩子与背离生活常识的“糟粕”之间建起严实的“防火墙”。
网友热议“雷人”网游

洪志雄/绘

洪志雄/绘
调查
背离生活常识的网络游戏,引起不少市民的热议,许多网友也发帖甚至写博客抨击这类游戏。
“现在不少网络游戏一味标新立异,商家认准的是‘越搞怪越有人气’。”已经有5年“网龄”的市民小林说,他玩过不少网络游戏,发现往往是越脱离生活现实的越受网民青睐。但他也担心,少年儿童还不具备识别能力,往往无法分清什么是虚拟世界什么是现实,背离生活常识的网络游戏可能会影响到少年儿童认知能力的形成。
记者注意到,网上一篇名为《虚拟游戏制造者的天真显示出了现实的残忍》的博客引起了网民的热议。这篇博客批评游戏制造者“太过于脱离生活实际”,因为在游戏中,熊猫与丹顶鹤、梅花鹿、袋鼠一起散步,企鹅也改成吃草了。吃草的不仅仅是企鹅,乌龟、松鼠、猴子、波斯猫甚至连丹顶鹤也吃草,而且就在陆地上下蛋。作者认为,游戏制造者们改变了动物本能的食谱,是不是有点太残忍了?作者最后指出,这样的游戏制造“对于关注动物世界的孩子们,是一种误导”。这篇博客引发了不少网友跟帖。网友“水中月”认为,“即便是游戏,也该遵循最基本的自然规律”。
一名高校讲师认为,在虚拟游戏中有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如曾经盛行的“农场”游戏,樱桃可以是四季作物,猕猴桃不是长在藤上而是长在树上,并且农场里的作物也没有明显的地域划分,冰山上的雪莲和热带的猪笼草长在一起,水田里的水稻和旱地里的小麦也是一块地,所有的农作物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轻易成熟。而在牧场中,所有的动物都吃牧草,都拉一样的粪便。
分析:商家逐利追求“好玩”
为什么游戏的设计者会不顾生活实际,设计出这样“雷人”的作品来呢?
从事游戏设计已有3年的小洪说,游戏的设计和发行,从根本上来说,是商家想通过这样一种手段达到盈利目的。目前从事游戏设计的群体大部分都是年轻一族,年龄在20多岁至30多岁,尤以20多岁的年轻人为主。游戏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游戏玩家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让游戏玩家在网络里面实现一些现实中实现不了的愿望,以此来“迷倒”众多游戏玩家。因此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往往会加入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以达到游戏的趣味和新奇,吸引更多的游戏玩家,至于是否脱离现实违背生活常识,倒不在其考虑范围内。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