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不能作“统一”画法,不能作“统一”要求,更不能作“统一”标准。
儿童画不是画得很像的就好,不是画得漂亮干净的就好,不是涂色均匀的就好。
在画的过程中,既不能“互相学习”,又不能“取长补短”,也不能“互通有无”。
好多学画儿童的家长,都被一个“病毒”感染着,那就是“画得要像”。然而科学的理论是讲道理,艺术的理论是不讲道理。艺术最怕“套路”,最喜欢“花花点子”,孩子画画也是如此。
儿童画是个性的展现,创造的体现是不同凡响,是独一无二。儿童画的画有了这几条,即便是画面“乱七八糟”,“一塌煳涂”,也是最优秀之作。
虽然有好多画画的孩子胆很小,无论老师怎么启发就是画不大。研究表明,胆小的孩子一般意志也薄弱,办事缺乏主动,爱依赖别人,更缺少创新精神。这一现象的形成跟孩子缺乏父爱和母亲过于亲密、依恋及长期生活在“母性群”周围(幼儿园或亲戚阿姨)有密切联系。父亲带给孩子的坚强、勇敢、大度、承受力和阳刚之气是其他人很难替代的,父亲多给孩子玩,多带孩子在“男人圈”里玩,就能解决“依恋”问题。
●孩子的画是:画出所有的内容,不是画像所有的内容。
孩子的画,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只是一个表面,好的教师能穿透表面看到后面的最精彩的部分或隐藏很深还没闪光的“闪光点”。不好的教师看到的只是一幅平常的画,其他的什么也看不见。
三岁半的孩子在想象力和创造力上有了很大发展,同时获得发展的还有注意力、独立能力、探索精神、语言交际能力等。但这个能力还是很有限,缺少学习知识所具备的精神准备和基本技能,热情高于实际能力。情绪的稳定性,做事的秩序性,自控能力都比较弱。如在上水粉画课时,除了几个平常“听话”的孩子能听完老师的讲课,大部分孩子都等不及老师说完就“慌忙应战”,乱涂乱抹起来。虽画得一团糟,但个个精神十足,信心百倍,虽然弄得手上、脸上、衣服上都是颜色也全然不顾,连平常上课20分钟就喊累的学生这时也听不到动静了。直到下课了还个个满面春风、意犹未尽。好奇心、新鲜感和画画的热情远远的超过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的实际能力。
●画画不求结果,只求过程;画法不作“统一”,只求“个性”,这就是儿童画。
●好的辅导方法,不是把孩子培养成画啥像啥的高手,而是学到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水平。
●孩子的画,画得自由,就是教师的成功。孩子的画是从抽象走向具象的,但孩子的抽象不是成人理性化的抽象,孩子的具像也不是客观真实的具像,而是孩子们自己心里的东西。孩子在四岁半左右时,男孩子爱动调皮的多,女孩子的注意力相对比男孩子易集中,稳定性也比男孩子高,但在五岁后男孩子的稳定性大于女孩子。更为有趣的是女孩子喜欢画画儿的比男孩子多,男孩子学画儿人数的比例仅占全班1/3或1/4。
我们在表扬和批评孩子时,不能图自己一时的痛快,要多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要当个有心人,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做到心细些再细一些。要“惜话如金”,不要轻易的表扬和批评孩子,尤其是批评更要慎重。现实让我们懂得了,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和想法,进入孩子的心灵深处,才能谈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孩子,才能当好孩子的朋友,孩子才拿你当朋友。
回复该发言
“画得像= 画得好”别毁了孩子的想象力
2 回复:“画得像= 画得好”别毁了孩子的想象力
babywode2010-11-01 22:59:36 发表
孩子就是孩子,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再有慧眼,也难穿透“假教育”的黑洞。在这个意义上说,辅导老师的审美眼光及分辨能力还是很重要的。
五岁左右的孩子在看问题时,仅凭感觉或直感,还不懂得理性思考,孩子奇异美妙的幻想与想象几乎占了生活的全部。他们相信一切神话、童话都是真的,家长一定不要告诉他们“灰姑娘是不可能骑着由动物变成的马车参加王子舞会的,孙悟空不可能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等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明白这不过是神话故事,实在没必要这时扫孩子的兴。
辅导孩子画画也应象管理孩子那样“管而不制”,更像抓沙子“抓而不紧”,才能抓住沙子,把沙子抓紧了,反而抓不住沙子。辅导老师应给孩子留下更多的空间,更多的自由。
孩子画写生事实上是记忆、联想、创造加写生。年龄越小往记忆、联想、创造上靠得越近,年龄越大往真实客观上靠得越近;感性的、直观的、想象的画画方法与年龄小的小朋友为伴,理性的、真实的、科学的画画方法愿意找年龄大的孩子。
●成人画的美在于“求”,儿童画的美在于“碰”。
我们教孩子画画的整个过程,孩子们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点滴记录了孩子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发展历程。孩子的奥秘藏在孩子的心理中,进入孩子的“心理”,才能找到孩子的“奥秘”。我们当教师的在教学实践中,要学会考虑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才能取得好的教育结果,也更有助于我们解决儿童心理在美术教学中反映的实际问题。
首先要把自己修炼成“大龄”孩子的心态,才能教好孩子,否则,孩子不给你玩了,看你还有什么“辙”。成人画画*的是思想与审美力,孩子画画*的是好奇心,好奇心永远是孩子画画的动力。
涂鸦期的初始是,从无目的地乱涂乱画到能有意识地控制,并设想了某些意义,说明儿童已从单一的机械动作转化为对形象思考的心理发展过程。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特征还表现为兴趣高而能力小,超出了他们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局限。孩子在画画时往往不能随心所欲,大部分不能获得成功。但好奇心、新鲜感又促使他们作进一步尝试。
回复该发言
五岁左右的孩子在看问题时,仅凭感觉或直感,还不懂得理性思考,孩子奇异美妙的幻想与想象几乎占了生活的全部。他们相信一切神话、童话都是真的,家长一定不要告诉他们“灰姑娘是不可能骑着由动物变成的马车参加王子舞会的,孙悟空不可能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等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明白这不过是神话故事,实在没必要这时扫孩子的兴。
辅导孩子画画也应象管理孩子那样“管而不制”,更像抓沙子“抓而不紧”,才能抓住沙子,把沙子抓紧了,反而抓不住沙子。辅导老师应给孩子留下更多的空间,更多的自由。
孩子画写生事实上是记忆、联想、创造加写生。年龄越小往记忆、联想、创造上靠得越近,年龄越大往真实客观上靠得越近;感性的、直观的、想象的画画方法与年龄小的小朋友为伴,理性的、真实的、科学的画画方法愿意找年龄大的孩子。
●成人画的美在于“求”,儿童画的美在于“碰”。
我们教孩子画画的整个过程,孩子们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点滴记录了孩子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发展历程。孩子的奥秘藏在孩子的心理中,进入孩子的“心理”,才能找到孩子的“奥秘”。我们当教师的在教学实践中,要学会考虑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才能取得好的教育结果,也更有助于我们解决儿童心理在美术教学中反映的实际问题。
首先要把自己修炼成“大龄”孩子的心态,才能教好孩子,否则,孩子不给你玩了,看你还有什么“辙”。成人画画*的是思想与审美力,孩子画画*的是好奇心,好奇心永远是孩子画画的动力。
涂鸦期的初始是,从无目的地乱涂乱画到能有意识地控制,并设想了某些意义,说明儿童已从单一的机械动作转化为对形象思考的心理发展过程。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特征还表现为兴趣高而能力小,超出了他们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局限。孩子在画画时往往不能随心所欲,大部分不能获得成功。但好奇心、新鲜感又促使他们作进一步尝试。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