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海 (东航国际金融公司)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明天将会正式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计划。因为10月公布的美国9月利率会议的纪要显示,美联储决策者们认为,不久后可能需要为疲弱的经济复苏提供支撑。与会者在会上讨论了如何操作才是最佳的途径;多数决策者“感到在不久后进一步放宽政策可能合适”。
其实在8、9月,美联储变相地实行过再度宽松计划,就是将第一次量化宽松计划的到期资金用于购买美国的各种长期债券。而对于预期中的第二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规模,亚特兰大联储主席洛克哈特说,如果会推行第二轮量化宽松,规模就得足够庞大到能对市场起作用。他预期,“每月1000亿美元和之前的做法高度一致,因此我认为这一水平绝对在应考虑的范围内。但是如果总量只有1000亿美元,未免太小了。”市场有分析认为,每月1000亿美元的规模,可能会连买5个月,也有的说总规模将大到20000亿美元。
就在去年3月美联储实行第一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时,笔者就发过一篇时评:“定量宽松:美联储在玩火?”,预期“美国目前的金融海啸和严重经济衰退,不是流动性缺乏,而是信心缺乏”。 “美国实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海量的美元必然像潮水一样涌向全世界,冲击各国的金融市场和货币体系。其他国家如果实行自由货币兑换制度,那么美国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会造成这些国家的货币急剧升值、贸易赤字剧升或者顺差大幅度减少。而对于那些实行近似固定汇率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亚洲国家和地区居多),由于贸易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中一般以美元为主要币种,在美国实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后,其国内或者区内必然是本币投放过多,也会造成烈性通货膨胀。”
当时有不少人对笔者的判断不以为然。但在今天回过头来看,前期二次衰退的危急形势表明,靠第一次量化宽松等刺激政策吹大的信心的泡沫再次面临破灭,因此全球经济再次下行,所以才不得不推出第二轮的刺激政策。而美国的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和第二轮量化政策的预期,导致了外汇市场其他非美货币兑美元的急剧升值,尽管这些非美货币的经济体的贸易状况并未普遍性恶化。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实行后,美元指数就在8个月里最大贬值14.55%。而自8月下旬美国传出可能再次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以后,到目前美元指数最大已下跌了8.87%。新兴经济体因之物价节节走高,多数经济体选择加息。中国由于巨大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以及结售汇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导致外汇占款继续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量居高不下,输入性通货膨胀效应明显,CPI指数节节走高。
对于美联储反复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举,笔者并不相信“阴谋论”的论调,虽然笔者早就判断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然导致美元贬值。但一直认为美国迟迟不能稳定复苏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和社会信心的缺失,而不是流动性缺乏。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作用,只是短期提振了一下社会的信心,但是时效不长。去年3月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以后,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确实见底回升,但是今年就滞留起来了。而房屋市场新屋销售的数据,虽然从去年3月后一度稍有起色,但是到了去年7月就不行了,而到了今年4月以后,衰落之势比危机肆虐时还凶。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功效,实际上发生在金融领域,主要是吹大了泡沫。自去年3月起,全球股市都掀起了一轮大牛市。而第二次宽松货币政策预期,也导致了本轮全球股市的上涨。不过,量化宽松政策对于金融市场信心的充血效用,维持时间也是很有限的。
回复该发言
陈东海:美联储情见势竭大注水
2 回复:陈东海:美联储情见势竭大注水
babywode2010-11-02 15:54:01 发表
不得不说,量化宽松政策除了对金融市场和社会的信心只是有限的、短期的提升外,根本就无法促进社会和消费领域信心的根本好转,实际上还极大消磨了社会对于货币当局和货币本身的信心。美联储,也包括其他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每当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时,要么导致自身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币值下跌,要么导致自身货币在该经济体内贬值,就是明证。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全球主要货币体系建立在国家信用的基础之上。实行国家信用的货币制度,其币值稳定的前提之一是国家对于货币的发行必须有理性和有节制。不考虑币值的稳定,而把货币发行的量当作是启动经济的手段,损害了货币的国家信用的基础。对内,通过货币过量发行推行通货膨胀的经济,实际上是在掠夺普通劳动者。对外大量发行货币,是在隐性蒸发债务。这种政策,每实行一次,就是对自身货币的国家信用的一次打击。经年累月,绳锯木断,国家信用总有被消耗完的那一天。到了那一天,该货币也就彻底崩溃了。宽松货币的量越大,这个过程就越短。
因此,实在不该把量化政策等各种宽松货币之举,当成恢复社会和市场信心的“灵丹妙药”,这实际是一服吃了上瘾的“毒药”,会严重伤害甚至根本上损及货币自身的信用,最后导致经济出现不堪设想的后果。
回复该发言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全球主要货币体系建立在国家信用的基础之上。实行国家信用的货币制度,其币值稳定的前提之一是国家对于货币的发行必须有理性和有节制。不考虑币值的稳定,而把货币发行的量当作是启动经济的手段,损害了货币的国家信用的基础。对内,通过货币过量发行推行通货膨胀的经济,实际上是在掠夺普通劳动者。对外大量发行货币,是在隐性蒸发债务。这种政策,每实行一次,就是对自身货币的国家信用的一次打击。经年累月,绳锯木断,国家信用总有被消耗完的那一天。到了那一天,该货币也就彻底崩溃了。宽松货币的量越大,这个过程就越短。
因此,实在不该把量化政策等各种宽松货币之举,当成恢复社会和市场信心的“灵丹妙药”,这实际是一服吃了上瘾的“毒药”,会严重伤害甚至根本上损及货币自身的信用,最后导致经济出现不堪设想的后果。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