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在哈尔滨的老道外区比较多,因为老道外是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天地,民族工商业者既有积极学习西方文化的一面,反映在建筑上,就是对欧式建筑风格的羡慕、向往和大胆的借鉴和引进;同时又有坚守民族传统的一面,也就是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诈的仇视使之不可能把最能体现欧式建筑特色的尖塔、拱顶、大立柱等原封不动的拿到道外来,那样会使道外人看了很不舒服,与道外区的整体经济和文化氛围也很不协调,所以就产生了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风格。

原松蒲洋行,1909建,I类保护建筑,砖混结构

原秋林洋行
原秋林洋行,1904-1908建,II类保护建筑,原为二层砖木混合结构,1980年扩建为四层砖混结构。
这种中华巴洛克建筑风格,简单来说,就是舍弃欧式建筑(主要是巴洛克建筑)中的豪华、雄伟、夸张的一面,保留其简练、幽美、典雅的特点,重在楼体外观的精美造型和装饰上。在楼内的格局上,则保留中国民族特色,特别是普遍采取木质回廊外走台。
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楼面都有精美的雕刻。楼顶的女儿墙,或是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实体墙,或是整齐排列的立柱长廊,或是通心雕刻的联体,或是一个或十几个分布均匀的大的造型。楼顶檐头匀称伸缩大度、层次鲜明、造型精巧。所有的窗檐门檐都有雕刻,窗户造型有长方形、椭圆形、长条形的,有的在两窗之间用壁柱状时,格外庄重典雅。除了交通银行等少数建筑的前庭采用六个大型粗壮的大理石立柱之外,其余建筑的前庭均采用壁柱状时,庄重而不夸张,豪华而不奢靡。

中华巴洛克建筑模式组合图

中华巴洛克
走进楼的后院,全然是另一番景象。木质的外走廊,雕刻十分精美,一个回廊连着一个回廊,床檐、门檐、楼梯、扶梯、檐口、都有紫红色的雕花,嫣然一幅红楼大观园的图景。回廊有一面的,也有粮棉、三面的,也有四面的。走进房间就更看不见一点点西方的特点了。

中华巴洛克

中华巴洛克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