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0/0A/0AE2B5B1788C59CC1E2A816CE30F2980.jpg)
美编 胡强俊 画
云南日报网讯 凌晨5点就去排队,不是为了买房,而是为了报名上思想政治教育课。这样火爆的场景你见过吗?
一向与“乏味”、“枯燥”、“无趣”挂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为什么在西南林业大学成了学生热捧的课程?
经过采访和调查,记者发现西南林业大学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引入学习实践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关的任课老师将热点时政事件引入课堂,引发学生在讨论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等方式,将思政课办成了一门日益受人喜爱的课程。
关键词:意想不到
老师讲得好学生抢着听
思想政治教育课在许多人看来是 “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对于这类课程,多数学生秉着能不去上就不去上, 能不听就不听的态度。
西南林业大学的思想政治类课程也是必修课程,但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老师。大二学生李静回忆当时选课的场景,“我们学校教授这门课的老师都很优秀,选哪位老师任课很不容易。经过反复对比,我最后选择了一个老师,为了能够报上名,我凌晨5点就起床去排队了。8点开始报名,8点半人就报满了。”
李静说,这位老师上课从不照着书念理论知识,大多时候他都会采用谈话形式来调动大家的参与性。例如,老师会让班上的每一同学聊聊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尽管有些同学的观点比较与众不同,但是老师不会去做任何评判,尊重每个人的发言。“在这种互动性很强的课堂上,谁会觉得枯燥呢。”
刚上大二的小易也有过凌晨5点多排队选这类课的经历。说起理由,他说:“老师的课讲得有意思,非常受同学欢迎,不早早去排队根本报不上名。”
关键词:特色教学
把课堂搬到爱国主义基地
“有谁能想象:刚刚从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中走出的一群师生,会为了寻找求知的场所,风餐露宿,辗转跋涉,不远万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们当时那种身怀家仇国恨却无力可施的无奈与乱世之中漂泊无依的悲伤。”这是大四学生王凌之,在参观完“一二·一”纪念馆后写的文章选段。
自2007年开始,西南林大开始实施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去 “一二·一”纪念馆、西南联大旧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些优秀的学生和相关专业学生还去延安、遵义、井冈山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李学宝是大三的学生。他说,这样的参观并不是走马观花,去之前需要学习理论知识,了解这些遗址的历史内涵。在现场看着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内心很有感触,当全体庄重宣誓的时候,让他禁不住热血沸腾。“这样的政治实践课真的很有意义。
随机调查
思政课竟成补瞌睡课
学生怎么看待高校思想政治课?本报记者随机采访了省内外高校的部分学生。不少受访学生直言,枯燥的思想政治课,是专门用来补瞌睡、同学之间沟通感情、赶作业以及玩psp的必修课。
从没翻开过教材
小婕是省外某重点高校研三的学生,上思政课她从来都是用看小说打发时间,从来没翻开过教材,书本新得可以拿去书店卖了。“我们政治老师说你们好歹来上课,哪怕带着英语书来背单词嘛,不然被你们辅导员看到人少,就不好了,我们好感动。”
老师点名才去上课
今年大四的小昊就读于昆明某高校,当记者问他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时,他一脸无奈:“这个还用说吗?肯定是无聊呗!我们班根本没人听,老师一个人在上面叽里哌啦地讲。”
“一学期的课程结束,我都不知道老师长什么样。一般都是听说老师要点名,才会去上课。”在西安读书的小周这样说。
第二页:用钓鱼岛事件讲爱国主义
马上就访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