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智屏对记者表示,《就想赖着你》硬放了一个大陆女主角进去“存在硬伤”。
南方都市报11月3日报道 台湾与大陆合拍电视剧自20多年前开始,曾为两岸观众贡献出不少经典之作,《戏说干隆》、《还珠格格》、《老房有喜》 漂洋过海的台湾电视人也为当时的大陆带来了先进的电视剧制作理念、雄厚的制作资本及包装完善的演员,为两岸电视剧市场创造了繁荣的春天。2007年前后,两岸合拍剧相关法规的陆续松绑,使《转角遇到爱》、《我的亿万面包》、《就想赖着你》等一批合拍剧先后上马,沉寂许久的合拍剧市场似乎又迎来了一次小阳春。
不过,两岸合拍剧的现状却不如看起来那么乐观。目前两岸合拍剧的数量正在低位徘徊,更多的是属于“外请演员”的大陆剧。而有幸能与观众见面的合拍剧,也再难有当年的雄风。台湾“偶像剧之母”柴智屏对南方都市报记者表示,如今两岸合拍剧正遭遇“信任危机”,过低的成功率令投资人对合拍剧难有信心。面对合拍剧市场的“高投入,低效益”,甚至有不少人提出了“合拍剧将死”的说法 以偶像剧为例,称合拍剧为鸡肋,必将被日渐雄起的大陆自制偶像剧所取代。
在合拍偶像剧的新一轮热潮下,为何合拍偶像剧再难创造品质与效益的双赢?曾经被台湾电视人视为“救命稻草”的合拍剧为何会遭到两岸投资方的集体冷遇?解读两岸合拍剧之殇,南都记者日前独家专访台湾金牌制作人柴智屏、偶像剧导演蔡岳勋、陈铭章,共同问诊合拍剧,为两岸合拍剧市场未来把脉。
讲古
合拍剧,说来话长
从1987年台湾摄制组在大陆拍摄专题片《八千里路云和月》起,两岸影视文化交流合作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与台湾市场相比,大陆电视剧市场发展相对缓慢,所以当时两岸合拍剧多以台湾公司为主导。琼瑶的电视剧《梅花三弄》系列、《还珠格格》、《戏说干隆》、《老房有喜》 都是80年代末两岸合拍剧的代表。
两岸合拍剧热潮,在2000年后曾一度陷入低谷,一方面是台湾黄金档戏剧市场的萎缩,另一方面是大陆影视制作水平的不断升级,广电总局关于限制合拍剧、扶持大陆剧的文件适时出炉,令大陆电视剧制作公司对台湾市场兴趣大减。2007年以来,大陆及台湾的合拍剧相关法规陆续松绑,才使得两岸的电视剧合拍市场再度红火起来,偶像剧更是合作的宠儿,《我的亿万面包》、《就想赖着你》、《泡沫之夏》等合拍偶像剧应运而生。一时间,两岸合拍剧似乎再度迎来了春天。
柴智屏:合拍剧,两岸共同的需求
柴智屏打造的《流星花园》曾引领台湾偶像剧冲出亚洲,此前试水两岸合拍剧《转角遇到爱》,今年又与深圳广电合作自制剧《小菊的春天》,她对合拍剧的发展动向可谓了如指掌。
90年代末台湾电视媒体竞争格局产生巨变,为求生存,不少台湾电视人开始向大陆市场倾斜。柴智屏表示,近年来东南亚市场的不景气,大陆的版权收入,更成为台湾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回收关键。而不少台湾偶像剧,因为内容多不符合大陆的审查规定:内容不能有外遇、未婚先孕,或异性恋以外的情节等。很多都是通过网络和盗版D V D,传播给大陆年轻人,其在大陆的受欢迎程度和实际回收不成比例。若不合拍,不少台湾电视剧没法上黄金档、甚至“上星”,戏拍得再好,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网络视频、盗版猖獗,利润为别人所夺。而大陆方面,“大陆市场的经济在往上走,乡村人口向都市靠拢,在收视族群上的反映,偶像剧势必慢慢成为主流。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