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建议,中国公司海外并购时,不能忽视外国政府的态度;并购后需谨慎对待雇佣合同,保留核心员工
近年来,中国公司海外收购日益频繁,但不乏失败告终的案例。诸多失败案例表明,中国公司在海外并购时仍面临来自市场及监管方面的严峻考验。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管理学教授迈克尔·科索马罗日前对财新记者说,通过并购或成立合资公司来拥有国际品牌,来获得石油、天然气和矿物等自然资源及技术,对中国的企业非常有吸引力。但遗憾的是,中国的企业在海外并购中经验不足。
据经济学人2010年的调查,82%的中国经营者及公司管理者缺少管理国外市场及品牌的经验,这已成为中国公司的硬伤。
对此,迈克尔·科索马罗建议,中国企业并购后要谨慎对待雇佣合同,不要让那些被并购公司里最好的员工和主管离开。
他说,美国一些公司很善于并购,如思科、IBM、通用电气、甲骨文、强生等,它们通常并购容易整合的较小的公司,通过具体的流程整合新资产。如果被并购的公司比较大或与原核心业务不同,也会让它作为子公司独立运营。
在这些方面,他建议中国的企业可以借鉴美国公司的经验。但他认为,仅学习还是不够的,因为中国的企业在海外并购时还会遇到一些额外的麻烦。比如,不得不面对可能牵涉到的不同政府部门的严格审核以及一些国外证券交易所的要求等。
迈克尔·科索马罗说,外界对于中国公司的印象是,中国政府会为它青睐的或拥有股权的公司提供庞大的财政支持,例如低利率贷款及其他优惠待遇,这样做对其他国家的公司自然不公平。
在这样的印象下,就关键技术及自然资源领域的公司并购,美国国会和参议员不会有好感,中国公司会面临外国政府严格的审查。因此他提醒,在并购中,中国的企业还需注意外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