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11月讯 网易财经《意见中国--网易经济学家访谈录》栏目近日专访了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他曾任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后又成为投行经济学家。他把投行经济学家的业务看作一项生意,同时他又追求简洁而有思想的经济学分析。
高善文是中国较早预测通货膨胀的经济学家之一。今年7、8月份,他曾经预测,中国通胀将处在波动上升的趋势中。他说:“我们的看法是,中国的通货膨胀在年度与年度之间,月度与月度之间总是有很大的波动的,但是我们放到两、三年,三、五年来看,我们的看法是通货膨胀波动的中轴正在上升。”
高善文认为,食品价格、劳动力工资是影响通胀的主要因素。而央行的货币发行量增加并不必然引起通胀。
虽然高善文提出通胀中轴在上升,但当网易财经提问是否该让老百姓忍受通胀时,他认为,适度的通胀对经济是有好处的。他认为,在适度的通胀下,经济可以获得发展,劳动力可以收入可以提高。缺陷是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会利益受损。
高善文认为,央行在操控货币上,并不能做到收发自如。他主张通过其他方式追求经济增长。他说:“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可以通过行政法规,可以通过强有力的对法律的实施来为经济建立一套可以信赖的规则,来为市场的商业交易建立一套可以信赖的规则,从而大大的降低交易的成本。这个也是政府对促进经济增长可以做出的贡献,甚至在长期之内是最重要的贡献。”他主张,政府应该把更多的领域交给私人部门来做。
高善文把投行经济学家的研究看成一门生意。他欣赏的是简洁而有思想的经济分析。对那些繁琐而缺乏思想经济分析,他认为没有多大价值。
以下为部分访谈实录:
通胀让老年人受损
网易财经:有一些经济学家说,为了维持经济长期的一定的增长,可以承受一定的经济的通胀,比如说3%的CPI涨幅,您怎么看这个观点呢?
高善文:就是一般来讲的话,在我个人的理解上,在学术界的话,大家存在着这样一个共识:就是太低的通胀水平本身是不恰当的。比如说长期的你的通胀水平只有1%,或者不到1%,这个本身是一个不合宜的状况,因为它本身是一个有问题的情况,是要注意避免的。
在长期之内的话实际上应该试图维持一个比较低,但是比较稳定的通胀水平。什么叫比较低呢?就是一般认为在,在测量上,比如对联储,对欧央行一般认为是接近2%,这就是比较低。如果明显的低于2%这就是太低了。什么又是比较稳定的物价水平呢?就是说微观的经济主体在绝,在做决策的时候,不需要考虑价格水平的变动,不需要考虑总体价格水平的变动,与这样一个判断相联系的价格水平就可以被认为是低并且是稳定的。
但是对于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体来讲的话,因为一些技术上的原因的话,通常可以接纳或者可以容纳的通胀水平在这个水平,在2%的基础上还可以更高一些,这一点我觉得可以,完全可以理解。比如说到3%的水平。
网易财经:这可能是对国家经济是有好处的,但是对老百姓来说,除了承受通胀,能从中得到些什么?
高善文:这个看法的话,可能是一些一般性的批评,但是这种一般性的批评,在很多时候,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去考察经验证据的话,它并不一般性的成立。举个例子,低端农民工工资在过去四年的时间里面,年均长速是20%。
在这个过程之中,你说以低端劳动力为代表的非常广大的劳动人口是受益了还是受害了呢?实际上他是受益了。那么谁受害了呢?比如说已经退休的低收入的城市职工,比如说可能一些残疾人群体,或者一些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他的话并没有分享这么高的一个工资收入的增长,但是他看到了物价的上升,在这个时候他可能是受损的。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