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签证、价格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南极游一直是很多人遥远的梦想。2007年1月1日,阿根廷作为旅游目的地对中国游客开放之后,广州有间俱乐部成功了组织数次南极游。
07年11月,张叔偕同妻子梁姨一起踏上全程20天的南极之旅。17日,乘坐法国航班从香港起飞,在巴黎中转,飞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再转飞乌斯怀亚。这是离南极陆地距离最近的城市,顺比格尔水道沿岸而建。依山傍水,背靠郁郁葱葱的山坡和海拔1000多米的雪山,在街头随便拍一张照片都可媲美风景明信片。

Lyubov orlova 号破冰船,整个行程大部分时间都在船上度过
22日,下午16:00(当地时间,下同)张叔登上Lyubov orlova 号破冰船。Lyubov orlova 于1976年由前南斯拉夫建造,主要运载来往于南极的游客以及货物。一共45间客房,他们住的是双人标间,带独立的洗手间,还有两个大衣柜。船上配套设施有餐厅、咖啡厅、图书馆,健身房、会议室。24小时提供茶水、咖啡和饼干,一路上都能吃到新鲜的水果、蔬菜等食物。甚至有酒吧可以喝酒,跳舞。还设有各种有关南极的知识讲座(只有英文),让游客做足充分的知识储备,了解各类南极游守则。闷了还可欣赏电影。手机在南极没有信号,可以单独付费使用船上的卫星电话(每天半小时),跟亲朋好友分享南极的海声风声企鹅声,也有人自带卫星电话。
船上有游客105人,中国人就有25人,其他有来自日本、美国、台湾等地,堪称一个小型联合国了。

西风带:与狂风巨浪搏斗
22:30左右休息。半夜,当船从大西洋的比格尔水道(南纬54o-57o)穿越约960公里的德雷克海峡时,狂风巨浪,风速高达24米/秒。浪高7-10米,直往船上拍打,船体左右摆动34度,整个房间发出一阵阵的响声,桌子上、衣柜里,凡是没有固定住的东西掉得满地都是,就像拍海难片。整个过程持续了12个小时。曾经有团员概括得非常经典“躺下来身体在晃,站起来脑袋在晃,走起路来人在晃”。大部分人都吐得天翻地覆。这就是位于南纬45-60度之间的西风带,又称暴风圈,是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海域。只有常年呆在海上的人,才没有明显的不适。梁姨吃了医生开的晕船药,迷迷煳煳地在床上过了二夜一天。返程的时候夫妻两人都晕船了。
23日早餐时候,张叔来到餐厅,发现连他在内只有五个团友出席,其他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晕船反应。过了德雷克海峡,风浪都相应减弱了很多,风速15米/秒,浪高3-5米,团友们基本上都恢复了正常的活动。
闯过了西风带,迎接大家的就是一个宁静闲适的南极天堂。下午抵达乔治王岛,海面漂浮着少量的冰块,风夹着雪不断地下着,长城站因要接待加拿大沉船的游客无法再让其他游客登陆,被迫取消这一行程,实在有些遗憾。

登陆:守规矩的游客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