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宜市政府起诉紫金矿业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10月9日,广东省信宜市政府向信宜市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判决信宜市宝源矿业有限公司、信宜紫金矿业有限公司赔偿损失1950万元。
这也是自今年9月30日被行政罚款956.313万元以来,紫金矿业收到的又一份巨额罚单。
耐人寻味的是,原本作为信宜市“十大工业建设项目”和“八大特色龙头企业”之一的紫金矿业,与原本大力引进自己的政府方却分别成了原被告。这起被称为索赔金额最大的“官告企”案件,消息甫一公布,便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
溃坝根源
在信宜市人民政府网站的招商引资栏目里可以看到,信宜的资源优势是“物产资源丰富、人杰地灵”,矿产主要有玉石、花岗岩、滑石、金、银、铜、铁、锡等30多种,目前已开采的有20多种,其中银岩锡矿是全国第三大锡矿。
银岩锡矿是原广东省地质矿产局704地质大队在上世纪80年代探明的一个以锡为主的低品位多金属斑岩型锡矿床,经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审查批准的储量为锡金属量103203.21吨、钨金属量2056.58吨、钼金属量1382.70吨,是广东省最大的锡矿山。
2005年1月,紫金矿业全资收购信宜宝源,于数百米山腰上建起银岩锡矿高旗岭尾矿库。该矿2009年顺利试产,2010年前五个月实现工业产值3000多万元,日处理量2000吨左右。对于地处粤西山区的县级市信宜来说,这是当地求之不得的招商引资大手笔。
而据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介绍,直至溃坝事故发生时为止,该矿依然处于试产阶段,其“税收贡献还没有体现”。
“凡亚比”台风带来的暴雨成为了这起灾难的导火索,据媒体报道,9月21日凌晨的时候,第一道坝已被冲垮,把排洪洞给堵死了。水排不出就往外溢,大坝的底部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大水就这样把第二道坝给冲垮了。大坝被冲垮后,堤坝本身的巨石也顺水而下,成为冲倒房屋的重要“帮凶”。
但有当地村民认为,溃坝的根源是紫金矿业两个子公司在上游建设的银岩锡矿尾矿库。
根据紫金矿业公告显示,银岩锡矿高旗岭尾矿库初期母坝为透水堆石坝,处于初期运行阶段。国家安监总局2009年5月下发的一份文件显示,钱排镇银岩锡矿山尾矿库在2008年曾经因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被国家安监总局核查处理。根据核查情况,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向广东省政府印发了隐患整改指令,要求广东省立即责令该尾矿库停止运行,并认真排查治理隐患,严防事故发生,确保该尾矿库下游居民绝对安全。经协调小组多次跟踪督导,该隐患于2008年底前整改到位。
广东省调查组也初步认定两家公司对尾矿库溃坝事件负有责任,但各方具体责任仍需等待最终调查报告的认定。国家安监总局前述文件中提到的隐患是否与此次溃坝事故的发生有关,目前还没有结论。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安监局给银岩锡矿高旗岭尾矿库颁发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溃坝事故后,10月9日,该许可证被依法注销。
溃坝事件之后约两周,广东省纪委对媒体通报,信宜市安监局局长庄达耀、国土局局长温平生因涉嫌严重违纪,被信宜市纪委立案调查。但关于两人因何被调查,外界尚不清楚。媒体报道,信宜市安监局一位工作人员称,安监局负责尾矿库的安全生产不假,但出事的尾矿库由广东省安监局直接验收,省里不定期来考察过几次,信宜市安监局根本就没有资格。
讽刺的是,如今仍挂在信宜市政府网站上的一份文件里,仍写着信宜紫金矿业的宗旨是坚持以“矿业立企、报国惠民”。
低调行事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