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群书回应5大争议
上一部作品《风声》大卖之后,高群书的新作《西风烈》刚上映,争议便纷至沓来。高群书说,自己有无奈,但更坚持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一个电影会有90%的好,也难免有10%的差,“我还年轻,我要成长,我接受大家说的缺点,也希望大家看见我们的优点。只要大家说不喜欢,下次我一定拒绝。”
争议一:题材混乱
回应:这种题材得乱炖
高群书执导《西风烈》,是想尝试《风声》之外的类型,“其实按照商业原则,《风声》卖得这么好,我大可以拍个《风声前传》什么的赚钱,但是我不希望这么做,我更愿意当一个开拓者。”
不少观众认为,《西风烈》的题材被“乱炖”,警匪、动作、爱情还有很多西部片的元素。高群书说,“乱炖”的形式早在《西风烈》搭建商业架构时就形成了,“我和这些演员都没有市场号召力,这样的题材就得靠 乱炖 。”
高群书表示,自己拍《西风烈》最大的意图是尝试,“中国电影非常多,但类型片很少。张艺谋(在线看影视作品)创作了古装武侠大片,宁浩创作了黑色喜剧,冯小刚(在线看影视作品)创造了贺岁喜剧,除此之外就没了,我想做一个离现实生活很近的警匪片类型,它包含了动作、警匪和西部这三个元素,如果这部电影可以在市场上立起来,那么会为中国电影达到一个可复制、可推广、可批量生产的工业状态提供一个样本。”
他知道这里有风险:“之所以叫类型片,就是要放弃一部分观众。大片是负责通吃的,而类型片则是以稳定住一批有此类型偏好的观众为目的,能做到这一部分观众的强化,就已经算是好电影了。”
争议二:文戏太弱
回应:在用动作讲故事
《西风烈》从头打到尾,动作场面有大片风范,但故事、人物却显得很薄弱。影迷刘先生就认为,这部电影在感官刺激之后,身体过瘾了,但脑袋依然空空。
但高群书坚持认为自己的影片在逻辑上没问题,“动作片是用动作讲故事,每一个人物性格的完成和人格的确立都是用动作来完成的。”他解释说,“五场大战都是为塑造人物准备的,比如第一场 围捕 是为了亮出众人身份; 月夜 是为了展现 四大名捕 和 雌雄杀手 的技能等。”
高群书这样分析一些观众不喜欢《西风烈》的原因,“可能因为动作场面太抢眼了,让人们忽略了故事本身。其实这个故事在情节上是非常严密的,剧情并不薄弱,每个人都是非常丰满的。但是,与以往的中国电影相比,《西风烈》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有些个人化,我希望在人物的行为和动作中,完成性格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这就无法按照经典的路数去讲述,观众肯定会感觉到不适应。”
争议三:学好莱坞
回应:创新一种类型片
《西风烈》一直不避讳模仿好莱坞影片的说法。高群书甚至旗帜鲜明地说过“只有好莱坞才能救中国的电影”。
“中国电影需要从临摹好莱坞开始,但不是抄袭,而是要和中国本土的观影习惯相结合。比如,好莱坞电影可以打得昏天黑地,但中国观众还是想从一部电影里看出些东西来,这就需要《西风烈》展示深刻的思想。”高群书不掩饰自己对于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推崇,“好莱坞很聪明,很功利、很讲求实效,人家很有包容性,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只要能挣钱就行。这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吸纳很多好的东西,我们的汽车工业不也在学国外吗?为什么到了电影就不正常呢?”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