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财经的其他话题……

返回财经……


我收藏的爽吧……


中国上空的地产之鹰:以GDP的名义飞翔

1 中国上空的地产之鹰:以GDP的名义飞翔
飞车2010-11-06 14:10:53 发表
10月27日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被置于前所未有的地位。
在这个宏大的战略转型背后,意味着需要突破太多难题,首当其冲的就是GDP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要改变长期过度依赖房地产业等个别行业的情况。
有人做过一个测算:根据国家统计局修订前的数据,2009年中国GDP为335353亿元,增长率8.7%(修订后的数据为340507亿元,增幅为9.1%),其中来自于房地产的贡献换算为4.15%。换言之,如果没有中国房地产对GDP的贡献,那么实际2009年中国GDP的增长率仅为4.55%。
4.55%的GDP增长率意味着什么?尽管现实中还几乎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但大部分人都不敢想象。多年以来,GDP的表现和房地产调控之间的博弈关系,业内人士早已心照不宣。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GDP患上了地产依赖症。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我们用房地产救了GDP;2008年,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我们还是用房地产救了GDP。2011年初,没有什么危机,仅仅是GDP有可能下滑,我们还要不要用房地产来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余永定说,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不能单纯依赖钢筋水泥。房地产投资(约占投资总额的四分之一)占据了太多的经济空间。显然,如果不改变地产依赖症这个现实,要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会成为一个空话。
一波更紧一波的房地产调控,根本目的之一便是为经济的战略转型服务。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高房价、盲目的过度依赖房地产以及屡屡被GDP增长任务打断的楼市调控怪圈,才是症结所在。”沪上房地产资深人士柴一峰坦言。
10年的拐棍
今年5月,经过历时两年的第二次经济普查,武汉市统计局修订了2008年该市GDP初步核算数据:4115.51亿元,比当年的初步核算数增加了155.43亿元。2009年GDP数据也以此为依据调整为4620.18亿元,比初步核算数的4560.62亿元增加了59.56亿元。
值得注意的时,普查后多出来的数据主要在第三产业上。其中,大部分来自于房地产业,增加了近100亿元。
在南京,该市去年全年商品房销售123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7.9%,占全省商品房销售量的19%,创下历史最好水平。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4左右,房地产业地方税收占全市地税收入的27%,房地产消费金额相当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七成左右,房地产增加值对全市GDP贡献率达到17%。
武汉GDP数据的“微调”和南京市房地产对GDP的贡献,将房地产对地方GDP的推动力表露无遗。
而正是这样的一种模式,让GDP拄了房地产这根拐棍至今10年有余。
这样的紧密联系,从商品房市场全面启动就已经注定。
根据官方的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波动上升,2005年之前基本保持在18%左右。
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琳在其研究文章中曾披露,1997年-2006年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22.38%,高于同期GDP年均11.19%增幅,扣除土地购置费后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6.32%增加到10.74%,年均9.28%;而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间接贡献率由7.16%增加到11.5%,年均9.72%;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引致消费贡献率由3.09%增加到3.92%,年均3.89%,2003年达到最高为4.66%。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中国上空的地产之鹰:以GDP的名义飞翔
飞车2010-11-06 14:10:53 发表
这种趋势在2006年之后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呈现进一步加速的态势。
看一下过去10年中,房地产投资、GDP相关数据的对比,更为一目了然。
200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9404亿元,比上年增长8.0%,房地产开发投资4902亿元,增长19.5%;而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40507亿元,比上年增长9.1%,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
10年间,GDP增长了2.75倍,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了6.39倍,我国GDP增速得以持续遥遥领先全球,房地产的贡献不言自明。尤其是突然而至的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2009年期间,强化了房地产业作为支撑GDP主要角色的功能。
作为房地产业内著名的“大嘴”、尤其长于用数据说话的华远地产(600743,股吧)董事长任志强曾多次与本报记者谈及GDP与房地产的关系问题。
今年初,老任唏嘘不已地表示,北京市去年财政税收增量的50%是由房地产带来的,没有房地产,去年可能就趴下了。全国财税增量中大约19.8%也是房地产带来的。
当金融危机逐渐淡去,又倡导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国,到了摆脱房地产依赖的时候了。
中毒有多深?
要摆脱房地产的依赖,理性对待房地产业的GDP贡献,何其难,特别是在各地方政府的层面。
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投资的一部分,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通过关联产业带动GDP增长的间接贡献;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通过拉动消费对GDP增长的引致消费贡献。
10年的房地产依赖,无异于各地方政府中毒已深,绝非一朝一夕能解。
房地产的快速发展虽然不能和房价的快涨直接划上等号,但10年的现实依然让人无奈。持续高涨的房价带给地方政府的益处,首先在于对GDP增长的高贡献。
数据显示,在大中城市,房地产对GDP贡献高达40%以上,有的城市甚至超过了60%,GDP增长对房地产的相对依赖,决定了地方政府保持高房价的内在动力。
中毒很深,另一层含义还在于房地产行业的“辐射贡献”,往往令地方政府更加欲罢不能。
“去年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额的18%多,但是它引发的其他消费,比如说建材增长44%,家装增长了48%,其他消费增长都很多。如果说建房子没有关系,那建材怎么能够增长那么高呢?综合起来,大概占到GDP的20%左右。”任志强描述得很直接。
而中毒的本质,是过于局限地看重房地产业的钢筋水泥功能,一味盲目追求直接投资的增长,例如土地财政收入增加、房地产税费增加,而忽略了房地产业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其“良性推动器”的作用。
据了解,和世界发达国家在同阶段相比,我国房地产的GDP贡献比重其实是落后的,日本泡沫破灭之后,这一比重也高达35%。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其实是片面利用房地产,并没有充分发挥房地产的产业综合功能。
“房地产已变成了一个需要经济增长的时候就鼓励你,需要限制投资过热的时候就打压你。根本无法让房地产真正发挥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本报在采访中,不少开发商资深人士的一个重要观点。
对此,结合今年号称“史上最强楼市调控”,第一太平戴维斯上海公司董事长刘德杨的观点,表露得极为透彻。
他回顾说,正当今年4月17日启动新一轮调控的同时,国家统计局4月15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同比增长11.9%。一季度整体经济向好的确认,很大程度上坚定了决策层出台强力政策调控楼市的决心。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中国上空的地产之鹰:以GDP的名义飞翔
飞车2010-11-06 14:10:53 发表
“这就出现一个执行持续性的问题,当房地产调整传递给整体经济的影响,导致GDP增速等关键指标出现下滑时,调控能否持续下去?”刘德杨坦言,还有地方财政收入的压力给执行带来的阻力。“如果GDP增速出现明显下滑,楼市调控能否继续?”
中毒直接体现为这样的“绑架”关系。
谁能接棒 如何接棒?
解决GDP对房地产业的依赖问题,并不是舍弃那么简单。GDP的这根房地产接力棒该如何承接?
首先需要改变的,无疑是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过大,以及现有房地产发展模式带来的高房价等负面效应现状,在合理控制房地产投资比例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补足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留下的GDP贡献“部分真空”,逐步提升房地产以外行业对GDP持续增长的贡献份额。
今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已经陆续出台。对此,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指出,这将成为中国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继4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的又一轮刺激经济的方案。
但房地产对GDP的贡献比例,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领先绝大部分行业的现实无法改变,除了上述努力外,需要改变现有房地产发展的思路,找到健康、可持续的房地产发展模式,继续充分发挥其对GDP的良性贡献。
“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力,最大的动力依然来自城市化。”赵晓坦言。
而城市化与房地产行业的天生联系,注定了房地产行业在今后的地位依然举足轻重。唯一的出路也是城市化及城市化基础上的内需增长。须知,工业化创造的是供给,城市化创造的才是需求。
据赵晓计算,2003—2008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4万亿元,其中85%是城市投资,总额超过54万亿元,同期城市人口约增加了1亿人,即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需要50万元投资额。未来若增加4.5亿城市人口,粗略估计需要增加225万亿元投资,这相当于每年都是2009年,可释放的需求空间巨大,大概可保经济年增长9%。
这或许就是中国GDP丢掉过去10年畸形依赖房地产片面的钢筋水泥模式后、如何继续保持健康增长的答案。剩下的问题就是房地产战略调整。
正如上海威斯顿不动产管理学院印堃华院长坦言,房地产对GDP贡献比重的高低,与一个国家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密切相关,高速发展的城市化阶段往往会出现这一比重较高。我国房地产贡献的总量很大,但如果看人均,依然是远远落后的。“但要提高人均,肯定不可能在高房价、高地价的模式下实现。保障房的大力建设就是一个良性的模式。”
最新出炉的“十二五”规划,则充分表露了进一步加强保障房建设的意图。据目前的公开数据,“十二五”期间全国住房建设总量将进一步加大,估计每年商品房建设约为600万套左右,保障性安居工程约500万套左右。
从GDP贡献的角度,大力发展保障房工程的作用和意图明显:保障房同样作为房地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大保障房投资,在继续发挥房地产对GDP贡献的同时,不仅能进一步缓解住房难题,改善商品房市场供求关系,而且可避免高房价、高地价的恶性循环。
如果正在进行中的房地产调控,在遏制房价上涨的同时,会不会导致GDP加速下滑?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杨青丽撰文分析称,房价下跌拖累GDP是很多人担心的问题,但她认为,房地产调控虽然可能导致房价下跌或持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必然会拖累GDP下降。“房地产支持GDP的途径既可以是房价上升带动销量升,也可以是削价或平价刺激销量。后者政府可以作为的空间也很大,如可以通过推出大量的平价房来实现。”
回复该发言
共有3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