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11月7日报道 1990年,亚运会第一次来到中国。20年后,亚运会再次光临中国广州。广州亚运会开幕之前,创作过《我们的奥林匹克》《中国冰雪记忆》的纪录片团队,精心打造了《亚运在中国》,回顾和梳理亚运与中国的这二十年。
纪录片共五集,以“口述历史”的方式挖掘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前三集围绕“始于1990”这个概念,分别从官方筹备、民众参与、竞技体育理念三个角度出发,回顾了中国人对于亚运会的群体记忆。纪录片中出现了以下这些熟悉的面孔:张百发(时任北京市副市长)、魏纪中(时任北京亚运会组委会秘书长)、达娃央宗(1990年亚运会火种采集人)、颜海霞(1990年亚运会捐款第一人)、黄玉斌(1990年带领中国体操队获得11枚金牌)、邓亚萍(1990年亚运会上赢得三块金牌,从此走入公众视野) 后两集“同舟共济”、“梦圆广州”侧重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的官方筹备、民众参与等多个方面,第一次作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龙舟也成为了关注的重点。
今晚预告:
1990年7月3日,距北京亚运会开幕还有两个多月,邓小平来到亚运村。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视察这里的建设。86岁高龄的邓小平站在体育场的高架桥上,兴致勃勃地环视眼前宏伟的建筑群,他满意地看着,不经意间问张百发:“你们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呢?建设了这样的体育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
20年过去了,北京亚运会为后来的许多赛事提供了宝贵经验。亚运村的西侧建成了更宏伟的奥运村,亚运村地区也成为了北京北城的黄金地带。
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说,北京城市规划有三个里程碑。一是紫禁城,二是天安门广场,三是亚运村,它的建成标志着北京走向国际化大都市时代的到来。而这一切都始于1990年。21:00 CCTV-5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