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盘水市中心区广场
首钢水城钢铁集团循环水利用
由“区域限批”跃向“试点”
2007年初,六盘水市被列入国家环保总局“区域限批”的名单,时隔不过两年,我们又在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名录中看到了它的身影。 资料显示,资源富集的六盘水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森林覆盖率曾跌至7.55%,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荒漠化、石漠化现象非常严重;境内小煤窑遍地开花,土法炼焦、土法炼锌星罗棋布,白天浓烟滚滚,夜晚炉火通明,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六盘水市由此成为全国酸雨的重灾区;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污水,源源不断地从煤矿、洗煤厂涌入长江上游的三岔河和珠江上游的北盘江,昔日清澈见底的水面黑浪翻腾,严重影响了长江和珠江的水质。 如今的六盘水旧貌换新颜,浓烟黑浪已然不见。陈少荣表示,“十一五”前四年,六盘水市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二氧化硫、化学需氧等量主要减排指标皆已完成。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减排工作。减排指标层层分解,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躬身过问、亲自协调,特别重视涉及人、财、物方面的协调。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 推广发展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位处特殊地域的六盘水市来说尤为艰难。陈少荣介绍说:“六盘水市地处西南地区,在西南地区是西部省份,在贵州亦处于西部地区,可以说是西边的西边;在全国来看,我们又属于内陆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六盘水市建市比较晚,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同年,其产业结构主要由煤炭、电力、钢铁、建材四大支柱产业构成,均属于能耗高、排放高的重工业产业。” “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国家将六盘水市列入试点,这决定了今后六盘水市的经济发展方式。”陈少荣表示,“要以最小资源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调整结构方面,六盘水市也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之一是取缔“两土”,即土法炼焦、土法炼锌。“这方面我们做得最彻底,无论是在贵州还是在周边地区。”陈少荣信心十足地表示,“我们在取缔乱采煤矿方面力度较大,减少了对生态的破坏。去年我们将产能在60万吨以下、环保设施不完善的洗煤矿一律关停。全市220多家洗煤矿关闭了70多家,占到近三分之一,极大程度地缓解了我们治理水污染方面的压力。” 在工业方面,六盘水市依据各产业的环保要求,令企业完善环保设施,“十一五”期间这些企业基本解决了以前的环保欠账。
“三层循环”可持续发展
被纳入资源富集区“循环经济试点”的六盘水市将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六盘水市市长何刚表示,要构建“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框架,通过“大、中、小”三个循环的有机结合,努力把六盘水市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生态城市。 一是要抓好企业层面的“小循环”。大力支持和鼓励境内企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改进设备、工艺流程和生产流程,推行清洁生产。重点在废渣、废水、废气、余热、余压的综合利用上下功夫,加快推进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制砖、粉煤灰生产建材及洗煤废水、矿井水的循环利用和煤矿瓦斯抽采、焦炉煤气的回收利用,积极推广尾矿回填充填新技术,培育形成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基地和企业。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近期六盘水市的企业实施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自筹资金的能力减弱,部分在建节能技术项目建设进度放缓,难以发挥节能效益;此外,企业自筹资金难度大,一定程度影响企业实施节能技改的积极性。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