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结束了,原本熙熙攘攘的园区一下子变得寂静起来,只有几只麻雀还叽叽喳喳停驻在那里,如果,我们不把关于世博的记忆与资料一份份收集珍藏,那么,也许有一天,我们的脑海里,关于2010年,关于上海世博会的记忆,也会只剩下那样的雪泥鸿爪。”上海图书馆馆员、上海世博会信息中心信息主管吴敏站在上图读者服务中心办公室告诉记者,各类从上海世博会现场搜集的文字材料、宣传海报、派发纪念物在这两天陆续汇总到这里。抱着“为大众收藏世博,与大众分享记忆”的理念,上海图书馆馆员在184天里跑遍世博园240多个馆,从各国家馆到各国图章,从高峰论坛资料到清洁时间指示牌,把上海世博会的记忆一一妥善收纳。“若干年后,如做个上海世博的回顾展,看到这些收藏品,市民一定会觉得很亲切。”
敲章达人收集397个章
“世博184天,对我而言,感觉学习、工作与生活,可以自然地融合。”上海图书馆副研究员曾原为记者翻开了一本厚厚的世博官方手册,每一页都有对应的国家章,有国家馆的,有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有地标建筑,还有“城市之窗”、“天下一家”等活动纪念章整整397个,千姿百态的世博会,化成琳琅满目的印章,浓缩在他的这本大书之中。而这位名副其实的“敲章达人”会将这本珍贵图册放入上海图书馆里作公共收藏。
“加蓬共和国国家馆工作人员看我用的不是世博护照,而是5斤重的官方手册时愣住了。然后,他转身跑到办公室,拿出一个很特别的印章———上面刻着他们国家著名的雕塑《母与子》,郑重其事盖在了我的书上。”作为上海世博会官方参展主题沟通专家组成员、高峰论坛《上海宣言》研究组成员,曾原参加了世博6场主题论坛和高峰论坛,还曾经把这份“宝贝”带去参加高峰论坛,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秘书长洛塞泰斯看了都惊奇不已,也为这本材料留下了墨宝。
在我们眼里什么都是宝贝
“上图人去参观世博会,不光要看到,还要收集到。”上海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主任刘燕提供了“收藏世博会”的微观角度:“在很多游客排队的地方,我们看到一块指示牌,上面写着:‘×点×时上岗收垃圾’,这块指示牌是保洁员服务世博的印记。还有包括世博会各饮水机分布点的指示图,我们也取了下来。还包括‘此处领取预约券’的指示牌。”这一切点点滴滴虽然琐碎,却是记忆的珍藏,我们的收藏也记录下了世博工作改进的点滴。”当然,这样的“变废物为宝物”不仅需要“慧眼”,还要与保洁员拼“生死时速”:“白天去我们经常什么都捡不到,保洁工很有工作效率。为此我们还发动了全馆员工,从小白菜手里、从观博游客的手里‘抢’回了有收藏价值的资料,全部带回上图。”刘燕透露。
卡塔尔馆夜半驱车赠资料
“尊敬的馆长,我们不仅有兴趣、更有义务通过我们最大的努力把本次世博会上贵馆的内容收集起来、有序管理;同时,我们有信心,利用此前成熟的经验和当前先进的技术,把贵馆的内容保存下来、继承下去……”上海世博会闭幕前夕,几乎每一个国家馆馆长都收到了一封来自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的“邀请信”,而热情的回复也很快纷至沓来。
吴敏透露,“‘第一名’是阿尔及利亚馆,他们送来了反映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资料。之后,塞尔维亚馆、捷克馆、东帝汶馆等也陆续把他们的世博资料送来上图。卡塔尔馆更是在夜里专程驱车送到了上海图书馆。”
谈及了这次征集与收藏的意义,曾原说:“我们希望珍藏这份记忆,留住世博精神。不这么做,也许广大市民会把这珍贵的回忆慢慢淡忘了,而呈现于媒体之上的资料是二手的,我们的‘宝藏’却是一手的,接下来,我们将研究的是如何能够把这些资料保存得更好,留给世博历史。”
作者:乐梦融
(来源:新民晚报)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