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企业要想做百年老店,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均衡’二字。” ——江苏移动董事长、总经理 王建
曾常被炮轰“暴利”“垄断”“竞争不充分”的中国移动通信行业,正经历一场异常艰难的变局。 记者近日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移动”)调研时感到,以创新、精细、均衡为三大支点的企业发展理念与实践,使江苏移动经营发展逆势上扬,真正做到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两位数速度逆市增长——市场份额不降反升
从1992年12月江苏第一部模拟移动电话开通,到2003年初客户突破1000万人,江苏移动用了10年多一点的时间。然后只用三年时间,2006年7月江苏移动客户总数突破2000万。江苏移动董事长、总经理王建当时表示,江苏移动用户再翻番发展到4000万可能要4年时间,也就是要到2010年。但实际上2008年江苏移动就实现了这个目标。当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来袭时,2009年还能保持上述势头吗? 2009年,江苏移动客户总数超过4500万,运营收入成功实现两位数增长。王建告诉记者:“江苏移动这一逆势大幅增长并不是偶然的,良好的经济环境和自身过硬的综合实力,使江苏移动‘一遇风云便化龙’。” 王建认为,这一方面离不开江苏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在江苏经济发展中,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得比较好,省内大企业多是带有一定公有成分的经济体,企业抗风险能力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强。” 另一方面,江苏移动一直把自己看成一个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主体,“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不遗余力提升内在能力。 “如果说过去的发展是机会获利时期,江苏移动得益于市场先行者的机遇和竞争不充分的话,那么这几年江苏移动的快速发展则是得益于企业内在能力的不断提升,江苏移动现在的领先来自于能力获胜。”王建说。据了解,江苏移动公司创新能力、运营能力、管理能力、综合能力等主要指标均排在全国前列。 1月22日,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牵头制订的号码可携带技术方案已通过论证,目前几大电信运营商已开始进行网络改造,带号转网三原则已确定。将来,3G手机用户在三大运营商间不用换号就可自由“跳槽”。 如何看待移动通信市场愈演愈烈的竞争?谈及这一问题,王建显得坦然、自信——拥抱竞争、感谢对手。王建说:“我们不畏惧竞争,反而觉得自己现在的工作比以前更有意义。因为竞争提升了我们企业的内在能力,进而提升了综合竞争实力。” 事实上,2009年江苏移动的市场份额不降反升,客户市场份额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收入份额增长1.6个百分点。
发票三联变单联节省数千万——让绩效踩在创新的肩膀上
很多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经历从“拿来主义”到自主创新的一次蜕变。所谓“若无新变,不能代雄”,江苏移动也不例外。 “比如说,中国移动从技术上‘拿来‘的手机短信业务,在国外从没有成过气候,但在中国却做出了相当大的规模和效益,目前仅江苏省每天短信就有2亿多条。而且,除了大网上的彩信、短信以外,其他与短信相关的增值业务在国外也是没有的。如今,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创新的业务输出到国外。”王建说。 王建的底气,正来自于江苏移动走在集团前列的创新能力。“有的企业创新是为了评奖,花钱请咨询公司来做创新课题,评完奖了拉倒。而我们的创新是为了解决运营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具体点上的创新,还要复制到全省,为整个公司带来效益。可以说,没有效益的创新,我们不干。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