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
“廉租房可以不建厕所”、 “为穷人办事,为富人说话”、“经适房是富人搭了穷人的便车”……近年来,茅于轼每次发言,都会激起强烈争议。10月27日,82岁的茅于轼来到西北政法大学,本报记者专访了这位经济学家。
■本报记者江雪文图
“廉租房可以不建厕所”,“为穷人办事,为富人说话”,“18亿亩土地红线完全没有必要”,“经济适用房是富人搭了穷人的便车”……近年来,茅于轼的每次发言,都会激起强烈的争议,有些人,甚至“逢茅必骂”。
10月27日,82岁的茅于轼来到西北政法大学,以一个经济学家的智慧再次感染了古城年轻的学子们。本报记者专访了这位耄耋之年的经济学家。
“我不怕骂”
再过3个月,茅于轼就82岁了。
虽已是耄耋高龄,这位著名经济学家仍不辞舟车劳顿,以老迈之躯奔走中国。他有强烈的紧迫感,只想更多地言说。而他独立思考所成的观点,在他看来虽不过说出了“常识”,却往往惊世骇俗,不仅官方不喜欢,大众往往也报以谩骂。
还好,理性的声音并未完全淹没于情绪化的谩骂中。他说,如今每天都能收到上百封邮件,其中有十多封,都是来信和他探讨问题的。也有反对者,曾写下6万字的长文,来反驳他的观点。
于温和的茅于轼而言,欣慰的是,经过这么多年,愿意理性而真诚地探讨问题的人毕竟在增加。而在缺乏理性对话平台的现实中,网络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他十分重视自己的博客,每天的工作之一,是自己打字,写下或长或短的博文。
多说“自己知道的真话”
10月27日晚,在西北政法大学的阶梯教室里,茅于轼再次以一个经济学家的智慧,颠覆学生们以往从课本上获得的“知识”。
“并不是劳动创造财富,而是交换创造财富。”“不存在等价交换。道理很简单。如果是等价的,人们为什么要交换?”在这场名为“财富是怎么创造和分配的”讲座中,他娓娓而谈。
“过去我们都是以国为本,现在应该是以人为本,教育也一样。在过去,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其实也就是培养工具。事实上,教育的目的是人,教育应该是教会你如何享受人生,也帮助别人享受人生,成为一个完全的人。”
于他而言,时日紧迫,而真理就以“常识”的面目停留在那里。他的心愿只是,多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真话”。
长风衣,深蓝色围巾,这位老南京的名门之后(父亲茅以新是建筑专家,伯父茅以升是桥梁专家),看上去依然风度儒雅,目光宁静。
“他呀,年轻时没现在帅!如今老了,牙掉了,反而帅了。我说他呀,现在牙掉了,没有把门的了,啥都敢说了。”夫人赵燕玲在一旁说。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