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独家获悉,上海重阳投资目前正积极筹备面向沿海城市的多只产品。吴险峰近期选择重庆、佛山、福州发行3只产品。在金融一线城市已经充分挖掘的形势下,一些有实力的二、三线城市受到私募青睐。
二三线城市逐渐发力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李伯元介绍,目前市场对阳光私募的认同感不断增强,自2007年以后私募扩容速度相当快,阳光私募从四大一线城市扩散至南京、武汉、成都、杭州等地,而且西安、重庆、哈尔滨、福州等地私募力量也在逐渐崛起。某基金研究员也表示,二三线城市将逐渐成为私募发展的重要根据地,在私募竞相抢占市场份额的背景下,二三线城市开拓的情况,将对私募格局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目前中部、北派、南派私募格局已初露端倪。
这种情况下,各路私募也纷纷加强了二三线市场的开拓。重阳投资沈斌日前表示,沿海城市相比中西部城市而言更先知先觉,理财观念更强,投资氛围更成熟。沈斌透露,重阳正在筹划几只面向一些沿海城市的新产品,目前已积极联络了一些位于沿海城市的银行分行或总行。达融投资管理有限公与斯达克资产管理公司首只产品募集地也分别在温州和东莞。此外,北京某著名私募也在筹划积极发行面向二线城市的非结构化产品。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0几家私募明确表示正在即将积极开拓二三线市场。
任重而道远
接受记者采访的大多数私募均表示,虽然一些二三线城市投资氛围较好,但他们还是感觉到了对于阳光私募正名的迫切需要。
吴险峰坦言:“我们到咸阳跟当地高级客户交谈,他们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种产品。对于私募产品还将信将疑。”黎仕禹也表示,在发新产品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成熟城市不太常碰到的问题,例如,客户会担心:这个私募基金公司到底是否存在?产品到底是否合法?钱打到私募公司的账户是否有保证?在银行方面,也存在银行不熟悉阳光私募发行流程、行政不通畅等等问题。
不过黎仕禹认为,现阶段投资者对阳光私募有这样认识上的偏差,是阳光私募刚刚处于发展阶段的普遍现象。
中国银行个金部经理王国辉也坦承,目前为止,可能有部分中高端客户会关注阳光私募产品,但受欢迎程度以及偏好度方面都还是有限的。他说,银行客户对私募有关注,但不愿意把自己大部分资金投到私募,可能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私募正名的问题;二是私募的风险控制以及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
新价值的罗伟广认为,作为从民间草根发展起来的私募基金日益成熟,现在比较缺乏的是法律方面的完善。在私募入场成为IPO询价第7大机构后,私募寻求话语权的愿望更加迫切,包括私募评价体系的建立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变化也在讨论之中。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