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密集的新基金发行潮,也导致了托管银行最拥挤的档期,某些大托管行甚至出现十余只托管基金同时在发的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托管在这些大型商业银行的基金募集情况并不理想,第二梯队基金托管行则开始慢慢发力,显示出“令人意外”的吸金能力。
大托管行档期紧张
大盘的十月行情留给次月史上最密集发行潮,面对渐渐转暖的市场热情和年底规模排名收官压力,国内基金公司纷纷重磅推出新基金产品,本周在发数量达29只,再度刷新上周23只基金同时在发的记录;由此也引发工行和建行为代表的第一梯队托管行渠道拥挤。
Wind统计显示,目前在发的新基金中,托管在工行的达12只,托管在建设银行的6只,中国银行6只,仅这三家银行托管数量超过在发基金总量的八成。
今年多通道审批制度实施以来,随着基金获批数量提高,第一梯队托管压力也在提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截至日前,今年以来发行且已经成立的120只基金中,工商银行托管的达48只,已经超过去年46只的总量。
由于主要的销售份额要靠托管行来完成,不少基金公司市场人士向记者坦言自己的担忧:多只基金同时拥挤在一个托管行,利用相同的渠道销售,尤其是面对过多同质化的产品竞争,和本行背景的基金产品,基金的募集效果恐怕难以理想。
中小行蓄势分羹
目前市场上共有15家基金托管行,不过托管的基金大多掌握在五大国有商业行手里。在大行档期过满的情况下,不少基金公司将目光瞄向中小股份制银行。同时,这些中小股份制银行也积极备战,希望通过营销来谋取与基金公司更多的托管合作。
数据显示,随着新基金发行升温,基金公司斩金夺银的同时,一些中小型银行分一杯羹的意愿强烈。目前在发的基金中,中欧增强回报的上柜发行,成为广东发展银行去年5月份获得资质以来的首只托管基金;交通银行托管长信量化和汇丰晋信消费红利,算下来今年以来合计托管已经达8只,与去年全年相比翻番;光大银行托管博时转债,这是自2008年10月份以来该行首只托管基金。
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销售托管基金时卯足了劲,《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北京多家商业银行营业厅发现,虽然目前一些大型商业银行托管在售基金较多,不过理财经理在做推荐时,对部分产品情况含煳其辞;相反,某中小型股份制银行仅托管一只产品,销售人员不仅进行了重点推荐,在柜台附近还专门搭起了展板。
“小田”细耕有优势
北京一位基金市场人士向记者坦言,大型托管行同时托管多只在发基金,可能达不到理想的募集效果,相反,托管到第二梯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或许有意外的惊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该人士所在的基金公司目前有一只产品托管在招商银行,打开申购赎回短短7个工作日,成功募集到14个亿,同期营销效果要好于大行托管的基金产品。
其实今年以来,不少股份制银行已经凭借出色的销售业绩,在基金业内获得一定的认可。“一些股份制银行相对没有大行那么‘霸道’。”北京一位基金营销高管告诉记者,而且在销售过程中,更愿意与基金公司分享客户资源,无论是任务的落实还是宣传造势都做的更充分。
这种效果正在显现出来,数据显示,截至日前,招商基金今年以来共托管成立的9只基金,平均募集规模达24.5亿,同期,中国工商银行托管的48只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仅10.9亿。此外,中信银行自2007年2月以来首次托管的国联安信心增益,在5月份基金销售冷清的背景下,依然成功募集19.5亿。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