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近九成的产品竟在研发后十年都无法推向市场!昨天,在广州举行的“节能减排暨汽车尾气排放治理技术”新闻发布会上,技术发明专利人哈尔滨理工大学蓝嘉铭教授谈到他的辛酸经历几次痛心疾首,他希望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能够借亚运的东风得到推广。
据蓝嘉铭教授介绍,1998年,他的科研团队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稀土催化材料及在机动车尾气净化中的应用”项目正式启动。1999年他自主设计、制造的“康康牌”稀薄燃烧器,能成功地为汽车“减排”、“节能”、“增加功力”,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有害气体 “脱胎换骨”。蓝嘉铭教授当年申领了专利证书,但那时中国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水平和成功率极低,市场推广的难度超乎他的想象。当时,国内新车尤其是轿车的尾气净化器市场几乎全被国外厂商垄断。占世界汽车尾气净化器产量93%的四大公司都在上海建厂,世界三大汽车排气管公司与国内企业合资生产消声器等设备,国内的轿车生产企业则多为合资企业,普遍购买国外厂家的尾气净化器产品。
由于存在资金、技术等多项“进入壁垒”,生产规模普遍很小的国内净化器生产企业很难与国外企业相抗衡。在经历漫长的彷徨后,该项研究发明的机动车尾气“稀薄器”关键材料及集成技术终于在广州兆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但当公司负责人拿着该产品找有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时,却没有一个人对此感兴趣,甚至公司想免费向有关单位捐赠几百套产品试用时,也没有人敢答应用!是公司产品有问题吗?公司在今年3月再次把产品送给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研究所进行测试,经过八个月的追踪检测,该所分别在小汽车、面包车、LPG出租车、LPG公交车上试用该产品。结果证明,“催化燃烧净化器”经在各类车试用后,证明其净化效果显著,尢其是小车,不管汽油小车还是LPG小车, 用后其低怠 CH排放量可实现低排放或接近0排放。“催化燃烧净化器”的节能效果也很明显,几乎所有试用过的小车车主都说可节气 5-8%左右。
该所所长梁荣光在此之前与蓝教授素不相识,直得2010年11月5日才得以在珠岛宾馆见面。其用大量的检测数据说明,该产品的减排效果几乎已超出国外同类的所有产品,国外减排产品一般能减排20%-40%,而此款产品能减排60%-90%,是他检测几十种同类产品中最好的,打破了国外相关企业和产品“一统江山”的局面,为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提供了重要支撑。如果该项目技术成果产业化,将为我国大中城市提供达到欧四,甚至欧五排放标准要求的环保车辆,将极大改善我国城市空气质量!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大中城市慢性病患者的人数,节约社保的医疗支出。兆龙公司的负责人现场演示,装上该产品的黄标车立即可变为绿标车!而且使用效果较国外产品更持久,如目前国内使用的减排产品在汽车行驶几千公里后将失效,而此款产品使用寿命能持续十万公里以上。他说: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仅靠个人的自觉,我国的节能减排很难有大的突破!他唿吁:这项技术能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改革开放的南方率先开花结果!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