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量化宽松规模尘埃落定,全球几大央行议息会议结束,政策面暂时进入“空窗期”,市场将视线重新投向各种基本面数据。
11月5日,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由于私营部门就业人数增加,10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5.1万人,这略好于预期,并推动美元小幅上涨。在持续做空美元后,美元指数在量化宽松预期最终落定后,出现小幅反弹。11月8日,亚洲交易时段,美元兑主要货币汇价继续攀升,美元指数日内涨幅接近0.5%。
然而,10月美国失业率依然维持在9.6%的高位,仍在提醒投资者,就业市场的回暖绝非一蹴而就。
包括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在内的全球几大央行,均在上周召开了议息会议。从政策表述上看,保持宽松的货币环境,仍然是各发达经济体央行的主要任务。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议息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洲央行现有的非常规刺激性货币政策立足长远,并且将不断地接受重新评估。
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失业率高企和消费低迷的局面,使得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通胀压力仍维持在较低水平。与此同时,不少新兴经济体却已被迫迅速应对通胀局面。自10月以来,包括中国、印度和资源能源出口国澳大利亚,均采用加息行动。
短期内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和美元指数的疲软现状息息相关。从美联储此次量化宽松的规模来看,虽然处于市场预测的中下部区间,但美联储在措辞上仍然留有余地,“委员会将会根据未来信息,定期评估国债购买节奏和购买资产的总规模,并在需要时进行调整,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就业和价格稳定。”美联储称。
正因为此,美元指数的走势,短期或者将更加依托于失业率等重要数据的表现。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