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推出的“民生10条”,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下面,我就其中的主要几条作个解释。
住房制度改革
房产兼具保障和商品双重属性,完全由政府保障或完全市场化都存在缺陷。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实行公房分配,导致房源不足,百姓居住拥挤不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走上市场化轨道,结果又出现房价过快上涨,超出了约占城镇人口30%—40%的中低收入人群的购买力。若任凭市场单轨运行,这部分人相当长时间甚至一辈子也买不起房,这必然激化社会矛盾。经过深入调研,我们提出构建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体系,即占城镇人口60%—70%的中高收入群体由市场予以配置,30%—40%的中低收入群体由公租房保障,以期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调控体系。
一方面,大规模建设公租房,保障中低收入人群住有所居。此前,保障性住房已有危旧房拆迁、城中村改造中的安置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大约保障了10%左右的低收入人群,还有25%左右的中低收入人群被排斥在外。我们决定,三年建造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此后,视需要再增加一两千万平方米。按人均15平米计算,可满足260多万人,最大程度地保障群众住有所居。
重庆主城已进入“二环时代”,今后将新增400多万城市人口。总体考虑,通过形成20多个组团,每个组团按20万人布局。主要考虑建商品房,也间插一些公租房楼盘,使之共享道路、商业、文体娱乐等设施,不至于出现城市“贫民窟”。
在公租房配置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把好“进口”和“出口”。“进口”方面,主要针对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3平米的低收入原住民、大中专毕业生或外地来渝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进城农民工及历年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人群。收入条件,凡个人月收入2000元、夫妻双方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群体,不管户籍是否在重庆,原则上都可申请。建造公租房没有税收、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配套费、房产利润,价格相对便宜,所以必须严把“进口”,坚决杜绝配置过程中的利益输送现象。租住五年后,有些家庭若需购置,也可按相当于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买入。如果住户想把公租房卖掉,只能由公租房管理部门用当时的成本价回购,可考虑20%的利息和升值,但绝不允许成倍的暴利。
三年建造公租房3000万平米,按2000多元/平米算,将投入700亿左右。相比其它省市,我们有较为丰裕的土地储备,且资金平衡账也能保证。
首先,公租房具有不动产保值增值功能,实际上是把优质资产留与了后人;
其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目前,地产集团、城投公司已储备土地30多万亩,可调剂3万亩出来,按每亩六七十万算,相当于200多亿直接划拨注入。同时,把每年商品房土地出让金的5%和今后将开征的特别房产税拿出来,注入100亿左右,并通过银行贷款、信托等方式融资,可形成400多亿元的资金量;
再次,租金可平衡融资利息。融资400亿元一年利息大约20亿。3000万平米公租房约60万套,按每套每年租金6000元计算,每年大约有36亿租金的现金流,不但可对冲银行利息,还可将剩余部分用作维护费用;
最后,国家以重庆公租房为典型,在方向性引导上给予支持。今年上半年,国家拿出20多亿公租房补贴,其中40%给了重庆。公租房永远姓“公”,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的普遍经验都是如此。事实上,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完全能堪当此重任,银行、信托、保险等资金和民营企业资金都可通过投融资平台参与进来。
回复该发言
用创新思维推进民生改革
2 回复:用创新思维推进民生改革
飞车2010-11-09 20:38:44 发表
重庆公租房建设已全面展开。上半年已有750万平米开建,年底可基本完工,明年一季度正式分配。下半年,主城及郊区八个中心区县再建二三百万平米,可完成1000万平米年度目标。
另一方面,多措并举调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调控思路得到国务院肯定。
“中端有市场”,核心目标是让中等收入家庭6-7年收入可买一套普通商品房。去年重庆主城普通商品房均价4500元/平米左右,每套按90平米计算,总价约40万元。按统计发布数据,去年城镇经济单位职工人均年工资30963元,双职工家庭一年收入6万多,六七年下来就有40多万。这里的“中端”,是指有工作的中等收入群体,并不包括低收入群体。我们对购买普通商品房的中等收入群体给予很多优惠,如对首套住房按揭贷款所产生的个人所得税地方部分实行返还补助,这在全国是首创。
“高端有约束”,即针对三类高端房征收特别房产税:别墅;价格三倍于普通商品房均价及其以上的;投机性购房。高端房的标准定为均价三倍以上,是依据城市土地级差理论测算出来的。任何一个城市从中心地段到最边缘土地都分十个等级。根据经验,由第五级向第十级扩张,房价会降低2/3;反向,则会高至3倍以上。
重庆调控房价主要在三方面:首先,将房地产投资控制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左右。其次,将楼面地价严格控制在商品房价格的1/3左右。最后,准备征收特别房产税,以此增加房产投机成本。
户籍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产生了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即2亿多农民工被现行户籍制度阻隔在城市之外。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但对重庆城乡统筹改革发展有攻坚突破意义,对全国也很有示范意义。
首先,我们绝不能把农民工当成下等公民,不能仅在统计城镇化率时把他们算作常住人口,而在提供社保、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时,又用户籍把他们排除在外。
其次,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从经济学上讲,当出现“刘易斯拐点”,即一个国家10%的农业人口就可以满足农产品需求时,务农者收入与城市人群没有差距,甚至更高,城乡二元结构即可破解。如果农民工户口不转,其人口红利留给城市,老了重返农村,十多年后农村户籍人口仍高达70%,农村劳动生产率还会一如从前。我们不能对城镇户口捆绑住房、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的事实视而不见,让“刘易斯拐点”被体制性扭曲。
再次,让城市更年轻,增加城市人口红利。农民工成了城市居民后,实际上是用人口红利回馈城市,他们应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是他们自己通过劳动创造的,绝不是摊薄了公共产品的“蛋糕”。
然后,促进城乡资源一体化配置。户籍一头附着了城镇居民的住房、就业、养老、医疗、教育这“五件衣服”,一边捆绑着农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这“三件衣服”。如农民工转户进城,他们在农村的土地也会有偿退出,城市建设用地将由此增加,城乡资源要素配置将更加均衡。
最后,扩大内需,持续拉动经济增长。农民工转户进城后,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其消费能力会大幅提高。
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牵动全局的系统工程,总的改革成本约2000亿元:
在“入口端”,要算好五笔账:一是养老保险。按国家现行规定,给农民工养老,企业要付12%,但若变成城镇职工,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岗位、同样的人,企业要付20%。按平均月工资1000多元算,应多交100元,300多万人一年转户需30多亿,再按15年计缴,近500亿。这笔钱应由企业依法支出。现在重庆1万亿的工业销售值中,每年增加这几十亿支出,对于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微乎其微。二是医疗保险。
回复该发言
另一方面,多措并举调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调控思路得到国务院肯定。
“中端有市场”,核心目标是让中等收入家庭6-7年收入可买一套普通商品房。去年重庆主城普通商品房均价4500元/平米左右,每套按90平米计算,总价约40万元。按统计发布数据,去年城镇经济单位职工人均年工资30963元,双职工家庭一年收入6万多,六七年下来就有40多万。这里的“中端”,是指有工作的中等收入群体,并不包括低收入群体。我们对购买普通商品房的中等收入群体给予很多优惠,如对首套住房按揭贷款所产生的个人所得税地方部分实行返还补助,这在全国是首创。
“高端有约束”,即针对三类高端房征收特别房产税:别墅;价格三倍于普通商品房均价及其以上的;投机性购房。高端房的标准定为均价三倍以上,是依据城市土地级差理论测算出来的。任何一个城市从中心地段到最边缘土地都分十个等级。根据经验,由第五级向第十级扩张,房价会降低2/3;反向,则会高至3倍以上。
重庆调控房价主要在三方面:首先,将房地产投资控制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左右。其次,将楼面地价严格控制在商品房价格的1/3左右。最后,准备征收特别房产税,以此增加房产投机成本。
户籍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产生了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即2亿多农民工被现行户籍制度阻隔在城市之外。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但对重庆城乡统筹改革发展有攻坚突破意义,对全国也很有示范意义。
首先,我们绝不能把农民工当成下等公民,不能仅在统计城镇化率时把他们算作常住人口,而在提供社保、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时,又用户籍把他们排除在外。
其次,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从经济学上讲,当出现“刘易斯拐点”,即一个国家10%的农业人口就可以满足农产品需求时,务农者收入与城市人群没有差距,甚至更高,城乡二元结构即可破解。如果农民工户口不转,其人口红利留给城市,老了重返农村,十多年后农村户籍人口仍高达70%,农村劳动生产率还会一如从前。我们不能对城镇户口捆绑住房、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的事实视而不见,让“刘易斯拐点”被体制性扭曲。
再次,让城市更年轻,增加城市人口红利。农民工成了城市居民后,实际上是用人口红利回馈城市,他们应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是他们自己通过劳动创造的,绝不是摊薄了公共产品的“蛋糕”。
然后,促进城乡资源一体化配置。户籍一头附着了城镇居民的住房、就业、养老、医疗、教育这“五件衣服”,一边捆绑着农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这“三件衣服”。如农民工转户进城,他们在农村的土地也会有偿退出,城市建设用地将由此增加,城乡资源要素配置将更加均衡。
最后,扩大内需,持续拉动经济增长。农民工转户进城后,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其消费能力会大幅提高。
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牵动全局的系统工程,总的改革成本约2000亿元:
在“入口端”,要算好五笔账:一是养老保险。按国家现行规定,给农民工养老,企业要付12%,但若变成城镇职工,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岗位、同样的人,企业要付20%。按平均月工资1000多元算,应多交100元,300多万人一年转户需30多亿,再按15年计缴,近500亿。这笔钱应由企业依法支出。现在重庆1万亿的工业销售值中,每年增加这几十亿支出,对于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微乎其微。二是医疗保险。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用创新思维推进民生改革
飞车2010-11-09 20:38:44 发表
按现有工资标准,企业按城镇职工标准为农民工缴纳医保,300多万人一年需增加30多亿,15年又是几百亿。同理,这也应由企业依法承担。三是住房。公租房主要覆盖对象之一就是农民工,人均一两百元租金是可以承受的。四是教育。按教育支出法定增长,教育投入应增加几十亿。五是就业。可通过快速发展工业和创办微型企业来增加就业岗位。再加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以上几本账算下来共需1200多亿。
在“出口端”近800亿,也主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平衡。若死抱本本主义,农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权都归集体所有,等到这个集体所有成员户口迁出才予以处置,其实是对农民权益的一种剥夺,这部分资产也盘活不了。必须按市场化原则量化农民的使用权,重庆正好可通过土地交易所来实现。去年初土交所刚成立时地票的交易价8万元/亩,去年底10万元/亩,现在14万元/亩。如一户农民有一亩宅基地,退出便可得到14万元,其中2万多交给村里,11-12万元给农民。整个过程,并非政府掏钱包办,而是准备一笔大体50亿元的周转金。再有承包地流转,按预计稻谷产量计价,这笔费用由使用这块地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承担。
总的说来,这项改革的2000亿成本实际上完全可用社会化、市场化手段来消化。
农村土地交易所
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了一个与世界城市化相悖的现象:这几百年,但凡大规模城市化、工业化的国家,一定是农村耕地增加的过程,因人均城市用地比农村人口少得多。在中国,农民进城了,但闲置的农村土地并未退出,还占用了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地荒”和农村土地闲置现象同时出现。这种状况,不但会触及18亿亩耕地红线,还会出现城市土地供给不足推高房价等问题。
怎么把闲置的农村建设性用地退出来、用起来,我国总的原则是占补平衡,但“补地”过程中是先占后补,而且往往会破坏生态。我们另辟蹊径,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思路设立了农村土地交易所。这有三大意义:首先,农村退出的建设性用地,复垦为耕地而得到地票,地票在交易所拍卖,开发商通过地票去征地。这种办法,可保证耕地总量不减,至少能动态平衡。其次,重庆一年要用地20万亩,国土资源部只能批15万亩。若一年能产生5万亩地票,重庆就有更大的扩张空间,这将大大助推城市化、工业化。最后,增加农民土地权益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反哺资金。
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本是劣势,却为土交所发挥平台作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准备从三方面拓展其功能:一是量的扩大。每年地票交易量由2万亩扩大到5万亩,可产生70多亿元反哺农村。二是品种扩大,除复垦为耕地的地票外,还可扩展为县际之间的交易地票,使建设用地能县际平衡。三是地票产生过程中市场机制的扩大。现在由区县土地部门进行复垦,今后进城农民也可将农村宅基地自己复垦为耕地。政府复垦一亩地要1.5万元,成本较高。如农民能挣这1.5万元,也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
首先,改革资本融通体系。“两翼”落后,落后在资本融通。农村宅基地、林权地、承包地所有权都是集体的,不能作为银行抵押品,这种状况不改变,资本就难以进入农村。今年,重庆市金融办、重庆银监局牵头,推动各大商业银行特别是重庆本土“三大行”带头先行,把农村三种产权的抵押贷款覆盖到“两翼”。
其次,改革农村流通体系。主要发展三类企业:龙头企业,建立起产销一体化的专业协作体制;连锁商店;各种交易所,包括蔬菜、林果等大卖场,培育几十个销售额50亿元级的交易市场。若能搞好农村流通体系改革,农产品卖得远、销得好,无需行政命令,就能使农产品数量和农民收入成倍增长。
回复该发言
在“出口端”近800亿,也主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平衡。若死抱本本主义,农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权都归集体所有,等到这个集体所有成员户口迁出才予以处置,其实是对农民权益的一种剥夺,这部分资产也盘活不了。必须按市场化原则量化农民的使用权,重庆正好可通过土地交易所来实现。去年初土交所刚成立时地票的交易价8万元/亩,去年底10万元/亩,现在14万元/亩。如一户农民有一亩宅基地,退出便可得到14万元,其中2万多交给村里,11-12万元给农民。整个过程,并非政府掏钱包办,而是准备一笔大体50亿元的周转金。再有承包地流转,按预计稻谷产量计价,这笔费用由使用这块地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承担。
总的说来,这项改革的2000亿成本实际上完全可用社会化、市场化手段来消化。
农村土地交易所
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了一个与世界城市化相悖的现象:这几百年,但凡大规模城市化、工业化的国家,一定是农村耕地增加的过程,因人均城市用地比农村人口少得多。在中国,农民进城了,但闲置的农村土地并未退出,还占用了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地荒”和农村土地闲置现象同时出现。这种状况,不但会触及18亿亩耕地红线,还会出现城市土地供给不足推高房价等问题。
怎么把闲置的农村建设性用地退出来、用起来,我国总的原则是占补平衡,但“补地”过程中是先占后补,而且往往会破坏生态。我们另辟蹊径,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思路设立了农村土地交易所。这有三大意义:首先,农村退出的建设性用地,复垦为耕地而得到地票,地票在交易所拍卖,开发商通过地票去征地。这种办法,可保证耕地总量不减,至少能动态平衡。其次,重庆一年要用地20万亩,国土资源部只能批15万亩。若一年能产生5万亩地票,重庆就有更大的扩张空间,这将大大助推城市化、工业化。最后,增加农民土地权益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反哺资金。
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本是劣势,却为土交所发挥平台作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准备从三方面拓展其功能:一是量的扩大。每年地票交易量由2万亩扩大到5万亩,可产生70多亿元反哺农村。二是品种扩大,除复垦为耕地的地票外,还可扩展为县际之间的交易地票,使建设用地能县际平衡。三是地票产生过程中市场机制的扩大。现在由区县土地部门进行复垦,今后进城农民也可将农村宅基地自己复垦为耕地。政府复垦一亩地要1.5万元,成本较高。如农民能挣这1.5万元,也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
首先,改革资本融通体系。“两翼”落后,落后在资本融通。农村宅基地、林权地、承包地所有权都是集体的,不能作为银行抵押品,这种状况不改变,资本就难以进入农村。今年,重庆市金融办、重庆银监局牵头,推动各大商业银行特别是重庆本土“三大行”带头先行,把农村三种产权的抵押贷款覆盖到“两翼”。
其次,改革农村流通体系。主要发展三类企业:龙头企业,建立起产销一体化的专业协作体制;连锁商店;各种交易所,包括蔬菜、林果等大卖场,培育几十个销售额50亿元级的交易市场。若能搞好农村流通体系改革,农产品卖得远、销得好,无需行政命令,就能使农产品数量和农民收入成倍增长。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用创新思维推进民生改革
飞车2010-11-09 20:38:44 发表
最后,改革财政资金补助体制。今年拿20亿,明年30亿,后年40亿,总计90亿,除对每户农民直补外,重点用于完善流通体系,补给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要素市场,使其有更多的积极性到农村布网设点。
以上措施到位,再加上“两翼”地区农民工转户进城,两三年后每户增收1万元是很有希望的。
发展微型企业
发展民营大企业的关键是享有同等国民待遇,发展中小企业的关键是解决融资难问题,发展微型企业的关键则是资本金补助问题。现阶段,微型企业并未进入企业分类目录,缺乏相关扶持政策。
为此,我们在全国率先推出微型企业系列扶持政策。微型企业界定为20人左右,资本金10万左右。凡成立一家微型企业,如自己出资10万元,政府就补助30-50%资本金,使其资本金达到13-15万元。要向银行贷款,政府帮助协调,按1:1放贷,可贷13-15万,这样就有了近30万。一旦产生税收,在一两年内给予其与投资额相当的税收优惠。我们的目标是,每年发展微型企业2万户,三年可带动120万人就业。支持的重点人群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三峡库区移民、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等九大类。
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
目前,重庆农村养老保险已覆盖15个区县,今年年内将覆盖三峡库区和主城15个区县,剩下的10个区县明年上半年覆盖。总的资金量为36.7亿。温总理说:“重庆从农民利益出发,自我加压,自费运行,提出了这样的高要求,值得鼓励。”我们下决心这两年自己负担,到2013年国家的补助就到位了。
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有三个标志性意义:重庆构建起城乡统筹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率先两年,标志着城乡统筹先行先试取得了重大成果;是农村继免除农业税和推行“三农”直补之后的第三大惠农政策。
推进民生改革,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当前,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直辖以来的最好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个黄金机遇,把民生改革抓好,把民生实事办好,为全面实现“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确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高端有约束”,即针对三类高端房征收特别房产税:别墅;价格三倍于普通商品房均价及其以上的;投机性购房。高端房的标准定为均价三倍以上,是依据城市土地级差理论测算出来的。任何一个城市从中心地段到最边缘土地都分十个等级。根据经验,由第五级向第十级扩张,房价会降低2/3;反向,则会高至3倍以上。
重庆调控房价主要在三方面:首先,将房地产投资控制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左右。其次,将楼面地价严格控制在商品房价格的1/3左右。最后,准备征收特别房产税,以此增加房产投机成本。
户籍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产生了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即2亿多农民工被现行户籍制度阻隔在城市之外。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但对重庆城乡统筹改革发展有攻坚突破意义,对全国也很有示范意义。
首先,我们绝不能把农民工当成下等公民,不能仅在统计城镇化率时把他们算作常住人口,而在提供社保、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时,又用户籍把他们排除在外。
其次,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从经济学上讲,当出现“刘易斯拐点”,即一个国家10%的农业人口就可以满足农产品需求时,务农者收入与城市人群没有差距,甚至更高,城乡二元结构即可破解。如果农民工户口不转,其人口红利留给城市,老了重返农村,十多年后农村户籍人口仍高达70%,农村劳动生产率还会一如从前。我们不能对城镇户口捆绑住房、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的事实视而不见,让“刘易斯拐点”被体制性扭曲。
回复该发言
以上措施到位,再加上“两翼”地区农民工转户进城,两三年后每户增收1万元是很有希望的。
发展微型企业
发展民营大企业的关键是享有同等国民待遇,发展中小企业的关键是解决融资难问题,发展微型企业的关键则是资本金补助问题。现阶段,微型企业并未进入企业分类目录,缺乏相关扶持政策。
为此,我们在全国率先推出微型企业系列扶持政策。微型企业界定为20人左右,资本金10万左右。凡成立一家微型企业,如自己出资10万元,政府就补助30-50%资本金,使其资本金达到13-15万元。要向银行贷款,政府帮助协调,按1:1放贷,可贷13-15万,这样就有了近30万。一旦产生税收,在一两年内给予其与投资额相当的税收优惠。我们的目标是,每年发展微型企业2万户,三年可带动120万人就业。支持的重点人群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三峡库区移民、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等九大类。
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
目前,重庆农村养老保险已覆盖15个区县,今年年内将覆盖三峡库区和主城15个区县,剩下的10个区县明年上半年覆盖。总的资金量为36.7亿。温总理说:“重庆从农民利益出发,自我加压,自费运行,提出了这样的高要求,值得鼓励。”我们下决心这两年自己负担,到2013年国家的补助就到位了。
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有三个标志性意义:重庆构建起城乡统筹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率先两年,标志着城乡统筹先行先试取得了重大成果;是农村继免除农业税和推行“三农”直补之后的第三大惠农政策。
推进民生改革,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当前,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直辖以来的最好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个黄金机遇,把民生改革抓好,把民生实事办好,为全面实现“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确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高端有约束”,即针对三类高端房征收特别房产税:别墅;价格三倍于普通商品房均价及其以上的;投机性购房。高端房的标准定为均价三倍以上,是依据城市土地级差理论测算出来的。任何一个城市从中心地段到最边缘土地都分十个等级。根据经验,由第五级向第十级扩张,房价会降低2/3;反向,则会高至3倍以上。
重庆调控房价主要在三方面:首先,将房地产投资控制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左右。其次,将楼面地价严格控制在商品房价格的1/3左右。最后,准备征收特别房产税,以此增加房产投机成本。
户籍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产生了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即2亿多农民工被现行户籍制度阻隔在城市之外。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但对重庆城乡统筹改革发展有攻坚突破意义,对全国也很有示范意义。
首先,我们绝不能把农民工当成下等公民,不能仅在统计城镇化率时把他们算作常住人口,而在提供社保、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时,又用户籍把他们排除在外。
其次,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从经济学上讲,当出现“刘易斯拐点”,即一个国家10%的农业人口就可以满足农产品需求时,务农者收入与城市人群没有差距,甚至更高,城乡二元结构即可破解。如果农民工户口不转,其人口红利留给城市,老了重返农村,十多年后农村户籍人口仍高达70%,农村劳动生产率还会一如从前。我们不能对城镇户口捆绑住房、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的事实视而不见,让“刘易斯拐点”被体制性扭曲。
回复该发言
5 回复:用创新思维推进民生改革
飞车2010-11-09 20:38:44 发表
再次,让城市更年轻,增加城市人口红利。农民工成了城市居民后,实际上是用人口红利回馈城市,他们应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是他们自己通过劳动创造的,绝不是摊薄了公共产品的“蛋糕”。
然后,促进城乡资源一体化配置。户籍一头附着了城镇居民的住房、就业、养老、医疗、教育这“五件衣服”,一边捆绑着农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这“三件衣服”。如农民工转户进城,他们在农村的土地也会有偿退出,城市建设用地将由此增加,城乡资源要素配置将更加均衡。
最后,扩大内需,持续拉动经济增长。农民工转户进城后,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其消费能力会大幅提高。
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牵动全局的系统工程,总的改革成本约2000亿元:
在“入口端”,要算好五笔账:一是养老保险。按国家现行规定,给农民工养老,企业要付12%,但若变成城镇职工,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岗位、同样的人,企业要付20%。按平均月工资1000多元算,应多交100元,300多万人一年转户需30多亿,再按15年计缴,近500亿。这笔钱应由企业依法支出。现在重庆1万亿的工业销售值中,每年增加这几十亿支出,对于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微乎其微。二是医疗保险。按现有工资标准,企业按城镇职工标准为农民工缴纳医保,300多万人一年需增加30多亿,15年又是几百亿。同理,这也应由企业依法承担。三是住房。公租房主要覆盖对象之一就是农民工,人均一两百元租金是可以承受的。四是教育。按教育支出法定增长,教育投入应增加几十亿。五是就业。可通过快速发展工业和创办微型企业来增加就业岗位。再加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以上几本账算下来共需1200多亿。
在“出口端”近800亿,也主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平衡。若死抱本本主义,农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权都归集体所有,等到这个集体所有成员户口迁出才予以处置,其实是对农民权益的一种剥夺,这部分资产也盘活不了。必须按市场化原则量化农民的使用权,重庆正好可通过土地交易所来实现。去年初土交所刚成立时地票的交易价8万元/亩,去年底10万元/亩,现在14万元/亩。如一户农民有一亩宅基地,退出便可得到14万元,其中2万多交给村里,11-12万元给农民。整个过程,并非政府掏钱包办,而是准备一笔大体50亿元的周转金。再有承包地流转,按预计稻谷产量计价,这笔费用由使用这块地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承担。
总的说来,这项改革的2000亿成本实际上完全可用社会化、市场化手段来消化。
农村土地交易所
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了一个与世界城市化相悖的现象:这几百年,但凡大规模城市化、工业化的国家,一定是农村耕地增加的过程,因人均城市用地比农村人口少得多。在中国,农民进城了,但闲置的农村土地并未退出,还占用了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地荒”和农村土地闲置现象同时出现。这种状况,不但会触及18亿亩耕地红线,还会出现城市土地供给不足推高房价等问题。
怎么把闲置的农村建设性用地退出来、用起来,我国总的原则是占补平衡,但“补地”过程中是先占后补,而且往往会破坏生态。我们另辟蹊径,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思路设立了农村土地交易所。这有三大意义:首先,农村退出的建设性用地,复垦为耕地而得到地票,地票在交易所拍卖,开发商通过地票去征地。这种办法,可保证耕地总量不减,至少能动态平衡。其次,重庆一年要用地20万亩,国土资源部只能批15万亩。
回复该发言
然后,促进城乡资源一体化配置。户籍一头附着了城镇居民的住房、就业、养老、医疗、教育这“五件衣服”,一边捆绑着农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这“三件衣服”。如农民工转户进城,他们在农村的土地也会有偿退出,城市建设用地将由此增加,城乡资源要素配置将更加均衡。
最后,扩大内需,持续拉动经济增长。农民工转户进城后,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其消费能力会大幅提高。
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牵动全局的系统工程,总的改革成本约2000亿元:
在“入口端”,要算好五笔账:一是养老保险。按国家现行规定,给农民工养老,企业要付12%,但若变成城镇职工,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岗位、同样的人,企业要付20%。按平均月工资1000多元算,应多交100元,300多万人一年转户需30多亿,再按15年计缴,近500亿。这笔钱应由企业依法支出。现在重庆1万亿的工业销售值中,每年增加这几十亿支出,对于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微乎其微。二是医疗保险。按现有工资标准,企业按城镇职工标准为农民工缴纳医保,300多万人一年需增加30多亿,15年又是几百亿。同理,这也应由企业依法承担。三是住房。公租房主要覆盖对象之一就是农民工,人均一两百元租金是可以承受的。四是教育。按教育支出法定增长,教育投入应增加几十亿。五是就业。可通过快速发展工业和创办微型企业来增加就业岗位。再加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以上几本账算下来共需1200多亿。
在“出口端”近800亿,也主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平衡。若死抱本本主义,农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权都归集体所有,等到这个集体所有成员户口迁出才予以处置,其实是对农民权益的一种剥夺,这部分资产也盘活不了。必须按市场化原则量化农民的使用权,重庆正好可通过土地交易所来实现。去年初土交所刚成立时地票的交易价8万元/亩,去年底10万元/亩,现在14万元/亩。如一户农民有一亩宅基地,退出便可得到14万元,其中2万多交给村里,11-12万元给农民。整个过程,并非政府掏钱包办,而是准备一笔大体50亿元的周转金。再有承包地流转,按预计稻谷产量计价,这笔费用由使用这块地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承担。
总的说来,这项改革的2000亿成本实际上完全可用社会化、市场化手段来消化。
农村土地交易所
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了一个与世界城市化相悖的现象:这几百年,但凡大规模城市化、工业化的国家,一定是农村耕地增加的过程,因人均城市用地比农村人口少得多。在中国,农民进城了,但闲置的农村土地并未退出,还占用了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地荒”和农村土地闲置现象同时出现。这种状况,不但会触及18亿亩耕地红线,还会出现城市土地供给不足推高房价等问题。
怎么把闲置的农村建设性用地退出来、用起来,我国总的原则是占补平衡,但“补地”过程中是先占后补,而且往往会破坏生态。我们另辟蹊径,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思路设立了农村土地交易所。这有三大意义:首先,农村退出的建设性用地,复垦为耕地而得到地票,地票在交易所拍卖,开发商通过地票去征地。这种办法,可保证耕地总量不减,至少能动态平衡。其次,重庆一年要用地20万亩,国土资源部只能批15万亩。
回复该发言
6 回复:用创新思维推进民生改革
飞车2010-11-09 20:38:44 发表
若一年能产生5万亩地票,重庆就有更大的扩张空间,这将大大助推城市化、工业化。最后,增加农民土地权益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反哺资金。
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本是劣势,却为土交所发挥平台作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准备从三方面拓展其功能:一是量的扩大。每年地票交易量由2万亩扩大到5万亩,可产生70多亿元反哺农村。二是品种扩大,除复垦为耕地的地票外,还可扩展为县际之间的交易地票,使建设用地能县际平衡。三是地票产生过程中市场机制的扩大。现在由区县土地部门进行复垦,今后进城农民也可将农村宅基地自己复垦为耕地。政府复垦一亩地要1.5万元,成本较高。如农民能挣这1.5万元,也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
首先,改革资本融通体系。“两翼”落后,落后在资本融通。农村宅基地、林权地、承包地所有权都是集体的,不能作为银行抵押品,这种状况不改变,资本就难以进入农村。今年,重庆市金融办、重庆银监局牵头,推动各大商业银行特别是重庆本土“三大行”带头先行,把农村三种产权的抵押贷款覆盖到“两翼”。
其次,改革农村流通体系。主要发展三类企业:龙头企业,建立起产销一体化的专业协作体制;连锁商店;各种交易所,包括蔬菜、林果等大卖场,培育几十个销售额50亿元级的交易市场。若能搞好农村流通体系改革,农产品卖得远、销得好,无需行政命令,就能使农产品数量和农民收入成倍增长。
最后,改革财政资金补助体制。今年拿20亿,明年30亿,后年40亿,总计90亿,除对每户农民直补外,重点用于完善流通体系,补给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要素市场,使其有更多的积极性到农村布网设点。
以上措施到位,再加上“两翼”地区农民工转户进城,两三年后每户增收1万元是很有希望的。
发展微型企业
发展民营大企业的关键是享有同等国民待遇,发展中小企业的关键是解决融资难问题,发展微型企业的关键则是资本金补助问题。现阶段,微型企业并未进入企业分类目录,缺乏相关扶持政策。
为此,我们在全国率先推出微型企业系列扶持政策。微型企业界定为20人左右,资本金10万左右。凡成立一家微型企业,如自己出资10万元,政府就补助30-50%资本金,使其资本金达到13-15万元。要向银行贷款,政府帮助协调,按1:1放贷,可贷13-15万,这样就有了近30万。一旦产生税收,在一两年内给予其与投资额相当的税收优惠。我们的目标是,每年发展微型企业2万户,三年可带动120万人就业。支持的重点人群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三峡库区移民、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等九大类。
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
目前,重庆农村养老保险已覆盖15个区县,今年年内将覆盖三峡库区和主城15个区县,剩下的10个区县明年上半年覆盖。总的资金量为36.7亿。温总理说:“重庆从农民利益出发,自我加压,自费运行,提出了这样的高要求,值得鼓励。”我们下决心这两年自己负担,到2013年国家的补助就到位了。
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有三个标志性意义:重庆构建起城乡统筹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率先两年,标志着城乡统筹先行先试取得了重大成果;是农村继免除农业税和推行“三农”直补之后的第三大惠农政策。
回复该发言
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本是劣势,却为土交所发挥平台作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准备从三方面拓展其功能:一是量的扩大。每年地票交易量由2万亩扩大到5万亩,可产生70多亿元反哺农村。二是品种扩大,除复垦为耕地的地票外,还可扩展为县际之间的交易地票,使建设用地能县际平衡。三是地票产生过程中市场机制的扩大。现在由区县土地部门进行复垦,今后进城农民也可将农村宅基地自己复垦为耕地。政府复垦一亩地要1.5万元,成本较高。如农民能挣这1.5万元,也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
首先,改革资本融通体系。“两翼”落后,落后在资本融通。农村宅基地、林权地、承包地所有权都是集体的,不能作为银行抵押品,这种状况不改变,资本就难以进入农村。今年,重庆市金融办、重庆银监局牵头,推动各大商业银行特别是重庆本土“三大行”带头先行,把农村三种产权的抵押贷款覆盖到“两翼”。
其次,改革农村流通体系。主要发展三类企业:龙头企业,建立起产销一体化的专业协作体制;连锁商店;各种交易所,包括蔬菜、林果等大卖场,培育几十个销售额50亿元级的交易市场。若能搞好农村流通体系改革,农产品卖得远、销得好,无需行政命令,就能使农产品数量和农民收入成倍增长。
最后,改革财政资金补助体制。今年拿20亿,明年30亿,后年40亿,总计90亿,除对每户农民直补外,重点用于完善流通体系,补给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要素市场,使其有更多的积极性到农村布网设点。
以上措施到位,再加上“两翼”地区农民工转户进城,两三年后每户增收1万元是很有希望的。
发展微型企业
发展民营大企业的关键是享有同等国民待遇,发展中小企业的关键是解决融资难问题,发展微型企业的关键则是资本金补助问题。现阶段,微型企业并未进入企业分类目录,缺乏相关扶持政策。
为此,我们在全国率先推出微型企业系列扶持政策。微型企业界定为20人左右,资本金10万左右。凡成立一家微型企业,如自己出资10万元,政府就补助30-50%资本金,使其资本金达到13-15万元。要向银行贷款,政府帮助协调,按1:1放贷,可贷13-15万,这样就有了近30万。一旦产生税收,在一两年内给予其与投资额相当的税收优惠。我们的目标是,每年发展微型企业2万户,三年可带动120万人就业。支持的重点人群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三峡库区移民、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等九大类。
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
目前,重庆农村养老保险已覆盖15个区县,今年年内将覆盖三峡库区和主城15个区县,剩下的10个区县明年上半年覆盖。总的资金量为36.7亿。温总理说:“重庆从农民利益出发,自我加压,自费运行,提出了这样的高要求,值得鼓励。”我们下决心这两年自己负担,到2013年国家的补助就到位了。
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有三个标志性意义:重庆构建起城乡统筹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率先两年,标志着城乡统筹先行先试取得了重大成果;是农村继免除农业税和推行“三农”直补之后的第三大惠农政策。
回复该发言
7 回复:用创新思维推进民生改革
共有7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