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琼 (成都商报评论员)
作为谢绝“巴比慈善晚宴”的富豪之一,显然“首富”王健林有自己的慈善价值取向。11月8日,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以个人名义向南京市政府捐款10亿元,用于金陵大报恩寺重建。
中国慈善史上最大笔个人捐款横空出世。“先富起来的人”,真金白银地出让自有的巨额财富,按说是社稷之幸,公众之福,但舆论的反应除了震惊,并未给出与大钱相当的大喜与大赞。相反,更多的是质疑“中国还有多少人吃不上饭?还有多少人上不起学?多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如此武断认为“捐教育吝啬,捐寺庙慷慨”是相当无知而且不公平的。事实上,王健林个人及万达集团22年来对社会的各类捐助超过27亿元,其中包括多所希望小学。随便罗列近年的灾难性事件,SARS疫情、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旱灾,王的慈善足迹几乎与政府行为如影随形。
还得承认,捐款人意愿应该得到尊重,如同私有财产必须得到保护。慈善是处置个人资产的一种方式,必然基于个人意志的自由选择,而每个人的价值喜好不同决定慈善取向各异,比尔·盖茨认为“疫苗花钱少,会挽救许多人生命”,所以他的基金会主要投向医疗和教育;刘德华出资筹建亚洲新星导演计划,或许只因为他热爱电影。
王健林接受采访称“并非佛教信众,捐赠不是布施,而是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大收藏家的王健林对传统文化的偏爱无可厚非,但如此大手笔让人惊而不喜,羡而不崇,只因重金捐建大报恩寺,实在是个锦上添花的事。而慈善的本意,还在于雪中送炭。
慈善被称为对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通过市场实现收入第一次分配,通过政府调节实行收入第二次分配。富人出于慈悲作出分享财富的善举,除了满足自我心灵的需要,还在于发现社会不足、推举弱势群体的需要,简言之,慈善更应出现在政府行政权力与财力力所未及或者公共福利有所不逮的边缘地界。
而据媒体报道,大报恩寺重建“不差钱”,只是“差定位”。首先,它自2001年南京世界华商大会以来就以招商项目隆重亮相,说明它是有商业投资前景的,其次它作为南京市的政府工程,“16个重大项目”之一,亦有相应的财政投入与保障。“吃素斋药膳,听晨钟暮鼓,住禅修宾馆,忆往昔繁华,看当今盛世,修幸福之道,建和谐社会”,这样一件志在必得的市政工程,没有10亿元的捐资也做得成。
一个社会永远有济贫的需要,但济贫不是反对一切建设的理由。也许有人吃不上饭,或者有人上不起学,但只要分清轻重缓急,建筑寺庙弘扬传统的事也是应该做的。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