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文图无关
新闻回放: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门口,一卖烤红薯的摊主贴出1600元招工启事,引得不少路人关注。摊主称,1600元月薪是保底的,干得好还有奖金,可能达到2000元。他说,“千万不要看不起烤红薯的,这个干好,很赚钱的。”【全文】
长江日报讯(记者朱建华)昨日,《长江日报》独家报道《大学门口烤红薯 月薪1600元招工》被全国百余家新闻网站转载。老板称,计划招聘千名大学毕业生在湖北卖烤红薯。
“卖红薯,不丢人。”把烤红薯作为事业做的这位老板名叫王明辉,今年45岁,曾是武汉餐饮界的首批职业经理人。他已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大、武汉职院等高校附近摆了上十个烤红薯的炉子。
王明辉告诉记者,计划在3年内把他的品牌烤红薯卖到全省各地,准备招聘1000名大学毕业生加入,“干得好,加上奖金等,月收入能超过2000元”。现在,已有10余名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北大学的学生,成了他手下的“红薯郎”。
据了解,王明辉经营的烤红薯,与传统的烤红薯相比有两大差异:一是用的炉子,是获得专利的新型炉子,烤时不用煤用炭;二是红薯是营养价值更好的“紫薯”。王明辉对他的“烧冰工坊”的烤红薯充满信心。
今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黄开庆,是其中一名“红薯郎”。父母希望儿子找个体面点的工作,但立志走创业路的黄开庆,最后还是投身“很多人看不起”的卖红薯。
截至昨晚21时,在大楚网近4800人参与的调查中,近七成网友认为烤红薯的薪水比很多单位开的高;超过半数网友称自己的薪水“还不如一个烤红薯的”;近五成网友表示,卖烤红薯“没啥丢人的,劳动赚钱最光荣”。
对大学生当“红薯郎”一事,湖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应立新认为,这要看应聘者的动机而论,如果仅仅是为了混口饭,“那是大学教育的悲哀”;如果是冲着做成国际品牌,“让全世界都来吃中国的烤红薯”,那值得去。
第二页:卖红薯照样卖出美好的未来
第三页:大学生弃高薪偏要辞职卖"过街薯"
网友热议:卖红薯比某些企业还赚钱呢!
我也来说说》》》
时评:卖红薯照样卖出美好的未来
11月8日,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门口,一位卖烤红薯的摊主贴出招工启事,保底月薪1600元,干得好另有奖金,每月收入可以达到2000元。这个启事引起广泛关注。有些人看到红薯摊居然也招小二,而开出的工资居然超过了某些公司,便觉就业艰辛,感慨大学毕业生就像通货膨胀下的货币一样快速贬值。
大学毕业生从事任何职业都已不算新闻,几年前“北大毕业生生卖猪肉”的新闻,今天看来其实是一个创业者的成功范本,但当年大家也曾对其进行了一番强烈质疑:为啥高学历却要从事“低贱活”?可就在人们的质疑声中,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陈生,不仅创造了卖猪肉的品牌,开了很多分店,还办了一所“屠夫学校”———教材正是另一位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他们让人们领略到:如今的屠夫除了学习如何“解猪”,还要学习市场操作流程、超市管理制度、猪肉营养烹饪等多门课程。他们开掘了此前未有的一番局面,对行业的判断精准而敏锐。
或许,是北大的教育给了他们开放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他们才会想到去几千年来存在的屠夫行业做一番出类拔萃的事业。革命英雄切格瓦拉说:“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好人,只缺乏出类拔萃的人。”“卖猪才子”们应当算出类拔萃的人,因为他们手中握着改变一个行业刻板印象的可能。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