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大学生的其他话题……

返回大学生……


我收藏的爽吧……


老板欲招千名大学生卖红薯 已收10余名

1 老板欲招千名大学生卖红薯 已收10余名
babywode2010-11-10 13:48:24 发表

资料图,文图无关
新闻回放: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门口,一卖烤红薯的摊主贴出1600元招工启事,引得不少路人关注。摊主称,1600元月薪是保底的,干得好还有奖金,可能达到2000元。他说,“千万不要看不起烤红薯的,这个干好,很赚钱的。”【全文】
长江日报讯(记者朱建华)昨日,《长江日报》独家报道《大学门口烤红薯 月薪1600元招工》被全国百余家新闻网站转载。老板称,计划招聘千名大学毕业生在湖北卖烤红薯。
“卖红薯,不丢人。”把烤红薯作为事业做的这位老板名叫王明辉,今年45岁,曾是武汉餐饮界的首批职业经理人。他已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大、武汉职院等高校附近摆了上十个烤红薯的炉子。
王明辉告诉记者,计划在3年内把他的品牌烤红薯卖到全省各地,准备招聘1000名大学毕业生加入,“干得好,加上奖金等,月收入能超过2000元”。现在,已有10余名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北大学的学生,成了他手下的“红薯郎”。
据了解,王明辉经营的烤红薯,与传统的烤红薯相比有两大差异:一是用的炉子,是获得专利的新型炉子,烤时不用煤用炭;二是红薯是营养价值更好的“紫薯”。王明辉对他的“烧冰工坊”的烤红薯充满信心。
今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黄开庆,是其中一名“红薯郎”。父母希望儿子找个体面点的工作,但立志走创业路的黄开庆,最后还是投身“很多人看不起”的卖红薯。
截至昨晚21时,在大楚网近4800人参与的调查中,近七成网友认为烤红薯的薪水比很多单位开的高;超过半数网友称自己的薪水“还不如一个烤红薯的”;近五成网友表示,卖烤红薯“没啥丢人的,劳动赚钱最光荣”。
对大学生当“红薯郎”一事,湖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应立新认为,这要看应聘者的动机而论,如果仅仅是为了混口饭,“那是大学教育的悲哀”;如果是冲着做成国际品牌,“让全世界都来吃中国的烤红薯”,那值得去。
第二页:卖红薯照样卖出美好的未来
第三页:大学生弃高薪偏要辞职卖"过街薯"
网友热议:卖红薯比某些企业还赚钱呢!
我也来说说》》》

时评:卖红薯照样卖出美好的未来
11月8日,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门口,一位卖烤红薯的摊主贴出招工启事,保底月薪1600元,干得好另有奖金,每月收入可以达到2000元。这个启事引起广泛关注。有些人看到红薯摊居然也招小二,而开出的工资居然超过了某些公司,便觉就业艰辛,感慨大学毕业生就像通货膨胀下的货币一样快速贬值。
大学毕业生从事任何职业都已不算新闻,几年前“北大毕业生生卖猪肉”的新闻,今天看来其实是一个创业者的成功范本,但当年大家也曾对其进行了一番强烈质疑:为啥高学历却要从事“低贱活”?可就在人们的质疑声中,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陈生,不仅创造了卖猪肉的品牌,开了很多分店,还办了一所“屠夫学校”———教材正是另一位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他们让人们领略到:如今的屠夫除了学习如何“解猪”,还要学习市场操作流程、超市管理制度、猪肉营养烹饪等多门课程。他们开掘了此前未有的一番局面,对行业的判断精准而敏锐。
或许,是北大的教育给了他们开放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他们才会想到去几千年来存在的屠夫行业做一番出类拔萃的事业。革命英雄切格瓦拉说:“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好人,只缺乏出类拔萃的人。”“卖猪才子”们应当算出类拔萃的人,因为他们手中握着改变一个行业刻板印象的可能。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老板欲招千名大学生卖红薯 已收10余名
babywode2010-11-10 13:48:24 发表
俗话说:龙生九子,个个不同。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壮丽的事业,有些人按部就班,选择平稳的生活,适合做公务员,去事业单位端“铁饭碗”;有些人喜欢自由自在,愿过无人约束的生活,便去当自由职业者,哪怕开个小网店也比当科长更开心。但不论如何,选择一个行业总归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在这个岗位上有所得,能让周围的人拥有更好的生活。人的一生应当不断学习,不断追求进步,如果未能在工作、生活中找到满足感,人很快就会被百无聊赖的情绪淹没。
简简单单地卖红薯也不错,但并非仅止于2000元的月薪。红薯摊招小二的新闻让我振奋的原因即在于此:红薯摊主引进了全新设备,想拓展市场,而启事摆在校园前,潜台词是要招聘大学生,这一切让我们看到红薯摊主的某种事业野心———我们的同学是否也能在烤红薯上展一番身手呢?磨炼意志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一个毫不起眼的行业也有新的经营理念,“小买卖”也在进步着。通过卖红薯,我们一样可以去了解市场,熟悉烘焙的技术。由此,从大学到社会的过渡之中,便可以掌握更多自主权。在事业的起步阶段,能够学习成长,是将来实现理想的基础。
如果有计划有方向,卖红薯照样卖出美好的未来。
第三页:大学生弃高薪偏要辞职卖"过街薯"
卖房子月薪上万,80后大学生偏要辞职卖红薯
红薯历来都是被人们认为很不起眼的一种食物,而卖红薯的大学生王杰却把红薯玩出了花样,与山东、河南的加工厂合作生产出了新型的红薯干果及饮品系列小吃。目前,他已经在北京、西安、郑州开了近十家连锁店了。
一九八○年出生的王杰来自河南鹤壁,二○○一年毕业于郑州牧专,之后一直从事销售行业。他性格豪爽又很健谈,从普通的医疗器械业务员到售楼部业务经理,从月薪一千到月薪三五千甚至一万,王杰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可到了二○○三年,王杰决定寻找自己当老板的投资项目,开创一番事业。
北京游玩业余摆地摊
工作了两年,也有了一些积蓄,王杰也想去自己向往已久的首都玩玩。在北京同学带领下,不长一段时间王杰就把北京各个有名的景点逛了个遍。没事做,王杰就想摆个地摊,顺便赚点小钱,“当时看到一种流行的小东西,我就批发了些卖了起来,那种东西叫不上名字,但是闪闪发光的挺受人喜欢的。”就这样王杰白天出去玩,晚上在夜市上卖东西,潇潇洒洒半年过去了。
半年之后王杰想回家看看了,巧的是刚回郑州,在火车站他就遇到了以前一个同事,那个同事正批发一些音像制品在火车站摆摊卖,久别遇故知,两个人好好谈了一下心,王杰又给他帮了一段时间的忙。这段时间没白帮忙,激发了王杰卖音像的想法,王杰觉得同事卖音像卖得那么好自己不也可以卖吗?反正自己也有些积蓄,就租了个店面卖起音像来,那时影吧很流行,音像销售得也好,等影吧过了流行期,生意开始差了起来,王杰就把店关了。
都是韩风惹的 “祸”
转眼到了二○○七年,王杰关了音像店正闲着没事,就一直在寻找其他项目。这时一个从韩国旅游回来的同学跟王杰说了一个项目:卖红薯。
那个同学说韩国很流行的一种时尚小吃就是红薯片,吃起来干脆爽口。他把这个情况跟王杰一说,王杰也有点动心,就开始上网查有关红薯的资料。原来这普通的不起眼的红薯竟然有这么多好处,它含有十多种维生素,被誉为蔬菜中的冠军,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经过三年的研究和评选,红薯已经被列为13种最佳蔬菜的冠军呢。
这时王杰的一个同学在北京也在调查这个项目,北京已经开始有几家专卖红薯的店了,这些店除了烤红薯以外,经营的其他产品就是在韩国比较流行的那些红薯条红薯片之类,还有很多红薯加工的各种干果、饮料等等。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老板欲招千名大学生卖红薯 已收10余名
babywode2010-11-10 13:48:24 发表
红薯本是很普通的一种食物,在新中国成立前被贫下中农作为最低级的饭食,从那时过来的老一辈人也经常是觉的红薯没什么特别的,如今把它做成休闲小吃并当成专门品牌来卖,却成了一种比较新鲜的事物了。单看北京的青年老少每次买红薯小吃都排几十米的长队,足以证明红薯的市场有多大。王杰本自有些心动,同学在旁边又是擂鼓加油,大家都有激情来做这个项目,天时地利人和,齐了,就开始干吧,有的同学干脆把自己在北京很得意的工作都辞了,来做这个项目。
“过街薯”要的就是个性
他们决定先从烤红薯做起,先是买了一个烤红薯机,然后租了一个报亭来卖。大家都知道“过街老鼠人 人喊打”这个俗语,他们就故意反其讽意把店名取做了“过街薯”,他们还自编了一副对子,“薯条薯片薯我棒,过街红薯不一样”。但是经营两个月他们就发现卖的产品太单一了,有很多顾客来了会向他们问其他的红薯类的小吃有没有卖的,王杰知道,顾客说的小吃是市场上卖的薯条、薯片之类的。
原来王杰他们只是想探测一下市场,就先是只卖了烤红薯,现在发现市场这么大,他们就开始增添新的红薯小吃。但是很多小吃市场上并一定能批发到,于是他们就开始决定自己加工这些小吃。要加工小吃就需要红薯材料,需要工具,需要技术,这就需要很多的开支,于是几个人一合计,各出一份资金,一共凑了11万块钱。
为了加工小吃,他们请了很有经验的糕点师来做指导,看红薯加工成什么样的小吃比较好,然后又请专门研究红薯的教授来做指导,看选用什么样的红薯来加工,后来又联系了山东、河南一些比较有名气的食品加工厂生产这些小吃。通过各方面的学习研究,他们自己也学会了一些制作红薯小吃的手艺,另一部分红薯干果之类的就交给食品加工厂来做。经过他们自己的制作和加工厂的生产,他们推出了五十多种红薯小吃。
这时他们新开的一家店面也比较正规了,这个店面就成了他们过街薯的第一家形象店。有市场就有消费,有消费就会促进市场的再生,随着生意的日益红火,他们决定再到西安开店。王杰说,西安是中国的九朝古都,那里经济比较繁荣,一些国外游人也经常到那儿观光;另外他们采用的红薯原料大部分出自西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同学在西安,对市场比较了解。
于是他们的过街薯第二家店就开在了西安。刚开始过街薯也是在报亭一样的房子里经营,经过试验观察生意也像北京那边一样好,几乎每天买小吃的都排很长的队,王杰说生意好的话一天能赚两三千块钱,一般的情况也能赚个七八百。生意不错,他们就又租了门面房开起了形象店。
半年多时间两个城市都试验成功,他们开始把发展方向转向郑州,“因为我们都是河南人,不管在哪里发展得有多好,我们都牵挂着自己的家乡。”但是他们也考虑到了,郑州的消费水平暂时还不如北京和西安的消费水平,人们对这个新事物也没有这两个城市易于接受。
“过街薯”全国连锁模式
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不尝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得通呢?于是二○○八年八月份他们把过街薯开在了郑州。这时郑州市还只有他们一家这样专门卖红薯小吃的店,“不过我们开业没多久,其他的红薯小吃店也相继在郑州开了起来,我们心里自然而然就有了压力。”
像以前一样,他们先后在丰乐路、东风路和丰庆路、博颂路经营了两家报亭店,并且在经三路的世纪联华超市设了一个销售点,王杰说目前这些试营点都不是稳定的,等经营了形象店说不定这些小店都要撤了。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老板欲招千名大学生卖红薯 已收10余名
babywode2010-11-10 13:48:24 发表
不过照目前情况看,他们当初预测的情况也应验了,郑州销售的情况的确不如北京和西安销售的好,好像郑州人对这个新事物还没有接受起来。但是王杰他们是很有信心拿下郑州这个市场。为了宣传过街薯这个品牌,他们光宣传页就印了5万份,目前正准备在电视台等媒体做些宣传和广告,并且在网上论坛里也做了大量的推广和宣传,他们相信大家齐心协力努力进取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随着各个店的经营,人们开始对过街薯慢慢也有了认可,经营点都在公交车站牌附近,这样也有利于宣传和促进消费。所有的店都是王杰和同学分工管理的,这些店虽然销售的是不如北京和西安的店,但是偶尔也会出现人们排队购买的情况。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何况王杰他们又在不断地做宣传和推广,虽然只有三四米远的队,但是已经可以证明人们对这个新事物正在慢慢地接受。
现在王杰他们已经经营了9家连锁店,北京、西安、郑州各有三家。 “虽然表面上在外人看着经营得有些小规模了,但是对于我们计划的把这个项目做成比较规范系统(原料搜集、系统加工、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话,还需要一两年或者几年的时间,这对我们来说其实才刚刚迈出一小步。”王杰说。
王杰说现在他们已经拿到了过街薯的商标,郑州的市场也可以大刀阔斧地发展了。
回复该发言
共有4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