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向记者展示厚厚的英语教材
,昨天,本报刊发了小学生也加入留学大军的报道,留学低龄化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以直接留洋作为目的的“国际班”已经进入沪上数所高中,形成了同一屋檐下的学生为两种“高考”拼搏的独特风景,本报记者日前走进今年首次开设“国际班”的浦东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平中学,感受这一特殊的群体。
现场
“国际班”被独立“圈”起来
“高一(14)班在哪里?”日前,记者来到建平中学高一年级教学楼,站在“高一(14)班”教室门口,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照理,这里应当是“国际班”上课的地方。“(14)班和我们不在一起。他们的教室单独隔开,属于‘国际部’,在图书馆楼上。”隔壁(13)班的一名同学指出了方向,“他们的教室现在被我们长期占用。”他告诉记者,因为平时没有太多机会接触,所以(14)班到底有些什么人,他们学些什么,都显得有些“神秘”。
顺着同学的指引,记者来到了“国际部”,校内的外籍学生和高一“国际班”都被独立“圈”在这幢楼内。走进位于三楼的高一(14)班教室,里面的桌椅比先前的“空壳”教室少了将近一半,每一张桌上都摆着厚实的全英文教科书和复印的英文讲义。黑板上抄写的课表里,除了语文和数学之外,颇有一些外人看不太懂的科目。正值下课,几个学生从课桌里掏出了几本不同的单词书,“明天又要默写了。”
新学期,位于浦东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平中学正式加盟美国斯坦福大学EPGY教育项目,成立国际英才教育中心,并向应届初中毕业生招募首届“国际班”。“国际班”的32名学生与同届初中毕业生身处同一个校园,却接受着截然不同的课程教育。
入学
考试+面试,中考分数不重要
“我们一年学费就要7.8万,还不包括住宿、吃饭之类的费用。”一名“国际班”的同学说,班级里20名同学都住在学校宿舍里,“原本是要求全体住宿在校外公寓,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改成了校内宿舍,条件差了很多,所以有几个同学就退缩了。但我还是住,晚上上课、晚自习什么的方便一点。”班里同学家底确实都十分殷实,“多数同学家里都很有钱,家长都是公司、企业的高层。”这名同学说。
该校国际英才教育中心的刘老师也坦言:“每年近8万的费用确实不是一般家庭能支付得起的。”此外,在教学计划中,还会安排学生至少出国“游学”两次。“今年1月将会组织约20名学生到美国东部大学交流一周,体验美国高校的氛围,之后一周将在一所不错的美国高中里进行适应学习。这次活动的费用大约2万,当然是自愿报名的。”
“‘国际班’虽然新开,但很受欢迎。年初的时候,有超过100名今年毕业的初中生报名我们的‘国际班’。”刘老师说,报名的学生都要参加数学和英语考试,并在最后通过学校的面试。“英语考试参照美国中学生英语入学考试的难度,比中考题目要难,主要是阅读题和听力题。数学难度不大,不过有一部分是英文题目。”目前的32名学生中有几名甚至是全国初中英语竞赛二等奖获得者。“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是以理科见长,英语不太好。”刘老师说,“国际班”并不特别看重中考成绩,“甚至可以不参加中考,但一定要通过本校招生考试。”
至于面试,“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全英文的面试,除了有一些知识型的题目考查英语能力和综合认知,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本人对未来出国升学的规划。”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