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16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出席并发表演讲。俞敏洪自称其个性是后来居上型,能够将被动变为主动,在演讲中,俞敏洪梳理了新东方的发展历程,讲述新东方当初上市的犹豫、集团的转型以及人才的管理,试图为听众展现其成功经验,与听众分享新东方在发展中遇到的困惑以及解决之道。

俞敏洪
以下为俞敏洪演讲实录摘编:
确实我到今天为止,自己到底是个什么人还真的没法去下定论,别人给你下的定论往往又是错的,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往往又是错的,当然根据一般的原理,负负得正,最后自己看自己的时候,如果是一个正的,别人看你的时候也是个正的,我觉得就算是活得不错的状态,这个正到多少是另外一个事儿。由于刚才黄奇帆市长已经把中国的大政方针讲得很多,所以这个话题我就不讲了,留给我的时间也不多了,所以我就从自己讲起。
后来居上的个性
说到做事情我们先不说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先说个人做事情你是怎么做成的,因为每个人的个性不一样,我先分析我自己,我典型的个性属于后来居上型的,也就是说我这个人不太具备前瞻性,明白这个意思吧?很多东西都是别人做了以后我一看原来这个东西很好,完了以后你就会跟着去做,我从小上学开始到后来做新东方,一直到今天都是这样的。
所以我分析所谓领导人成功的,就是一个领导人的十大领导素质以后,我对自己的前瞻性我给打的分是最低的,而事实证明也是这样。但是我有一个好处就是说我一般后来居上,我认为这个东西是对了以后,我一般都会非常有耐心地做下去,这个从我小时候就能看出来,就是不太放弃自己,我小时候的成绩都是在中游水平的,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学习。我知道考上大学有那么多的好处,比如说可以离开农村、离开土地、吃公粮等等,因为大家都知道当时农村的人还没有农民工,农民只要走出土地就有可能被抓回来,当时农民是被锁在土地上不能走的,所以我特别庆幸当时封闭性的政策,因为如果当时如果是农民工政策的话,我一定是一个工头。由于华山只有一条路,所以我考了三年,无意中就考到北大去了,确实是无意中,因为我第一年连大专录取分数线都没过,第二年也是一样,但是只要你坚持一条正确的道路,你给自己足够多的时间,你肯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北大。
后来做新东方也是这样的实际上,比如说我做新东方的时候,刚开始只是班了一个托福班,外边最小的培训机构就是我周边的那些培训机构,最少的也得500、600人,就是说完全是一个你在中间想要分一杯羹完全是被市场规定住了,所以我第一个班只招到了13个学生。但是我一旦认定了这个东西是能够做的,我就会去想怎么样把它做出来,所以后来就从13个学生开始,一点一点地13个、30个,最后就创造了新东方典型的大班、低价、名师这样的,当时的名师只有我一个,拼命打造自己就可以了,基本上没有什么成本。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