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两日沪深两市大盘出现连续调整,但部分开放式基金的净值表现却有些出乎人们的预料:在调整市中,那些主动型开放式基金表现完全压倒了此前占据优势的被动型指数基金。
根据中国基金网统计,在11月9日,开放式基金净值表现为正收益的有287只,而当日出现负收益的开放式基金达到了298只。但仔细研究排名就能发现,当天表现最好的是一只主动型品种即广发聚瑞,当天获得了2.0084%的净值增长;当天表现最差的则是一只被动型品种即国投瑞银沪深300,该基金全天净值下跌幅度为2.0661%。在调整市中,偏股基金业绩偏离高达4.0745%,差距可谓悬殊。
值得关注的是,统计显示,11月9日这天有30只开放式基金净值超过了1%,且都是主动型基金。而且,这30只逆市上涨的基金主要集中在数家基金公司之中,如嘉实、广发、汇添富、信诚、泰达宏利等公司。反观当天净值下跌的开放式基金,净值下挫幅度超过1%的45只之多,且集中在各类被动型指数基金方向上。在大幅度上涨之后,各类指数中的周期型资产近来因受各种因素困扰而有所“回调”。
事实上,即便从今年来收益角度观察,排名前20的基金之中以主动型基金为多。根据中国基金网统计,截至11月9日,在今年来净值增长排名前20只开放式基金之中,被动型的指数基金只有4只,其余席位都是被主动型基金所占据。如果剔除杠杆式分级基金即银华锐进和国联安双禧B,上述被动型的指数基金只有银华深证100和华夏中小板ETF挤入了今年来业绩排名前20强。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认为,近来开放式基金表现悬殊,这与各基金的资产配置方向存在明显关系。从昨日盘面看,当天表现较强且出现整体性行情的板块大多属于非周期行业,如医药、酿酒等,在非周期方向配置资产较多的基金自然受益良多;而伴随着银行、地产等周期性资产出现调整,那些被动型指数基金也表现相对疲软。
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研究所负责人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从未来10年看,与消费相关的内需主题已经成为各大买方机构研究重点。因此,“行情热点往往在周期类和非周期类品种间来回摇摆,这种结构性行情将在未来反复上演,而估值水平则是各方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