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入 25亿:1226亿
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是新中国第一次承办大型国际性综合运动会。1985年4月,北京亚组委成立。次年,包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运动员村在内的亚运会工程,在北京中轴线北端上百公顷的庄稼地上破土动工。与此同时,一批配套工程纷纷上马,北四环大部分路段于亚运会前建成,比四环路全线贯通(2001年)提早10多年,中轴路从鼓楼外大街延伸至北四环,最初于1960年代开始建设的首条环城快速路二环路亦加快建设步伐,最终于1992年全线贯通。历时4年、投资25个亿,这是北京继1950年代兴建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以来的又一次大规模建设。
相比北京亚运会资金方面的捉襟见肘,广州亚运会在投入方面并不“吝啬”。“为了办好亚运会,比赛运行和场馆投入共136亿元,其余的1090亿元是2005至2010年六年间广州在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广州市财政局局长张杰明解释了大约1226亿元财政投入的大致分布情况,“1090亿元分为四个部分,其中仅新开通五条地铁线就花了547亿元,另外还有185亿元的道路桥梁建设费、190亿元的环境综合整治费和168亿元的治水费用。”
赞助商 2:53
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共需资金25亿元,可国家财力有限不能全部拨给,尚有6亿元的缺口。当时全国有1亿多人次捐款、捐物,捐了2.7亿元,全国个体户协会共捐款2050万元。除了普通百姓的捐款,健力宝、安踏成为北京亚运会少有的赞助商,尤其是健力宝,在1990年4月28日以600万元人民币被定为第11届北京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运动饮料,加之提供实物以及赞助火炬接力活动,健力宝的总赞助金额达到了1600万元。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