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有房没房,几乎每一位深圳市民都曾遭遇过地产中介的“电话骚扰”。本报热线曾接到大量此类投诉,近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风云变化,此类投诉数量又有攀升。市民纷纷抱怨频频接到地产中介电话简直不堪其扰,而中介工作人员也有苦衷,自己辛辛苦苦的敬业行为,客户怎么会如此反感?针对上述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本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中介:接个电话也许有商机
关于地产中介,网上的网友“中介长老”在讲述都市营销人生存遭遇时说:业主称“房产中介”是跟屁虫,是深入灵魂深处甩也甩不掉的蛆虫,甚至要告打电话的业务员骚扰。可是,房产中介也是一个行业。他们热爱这份工作,他们不辞辛劳,他们顶着太阳、冒着酷暑走在马路上,他们迎风冒雨出去找房子,为了什么呢?除了挣点钱,还不是为广大买房子的人服务吗?“说中介骚扰,电话不就是用来打的吗?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天12个小时的工作,打电话占据了业务员一半的时间。他们每天的工作也就是打电话!”
网友“老中介”说:我曾问一位房东是否考虑房子出售或出租?对方骂了一句脏话,然后说:“以后别打我电话!”这事让他很想对所有业主说:接到房产中介的电话别急着拒绝他,请听他把话讲完,然后你再回答一下。过程不需要30秒时间。给你推荐商铺、推荐写字楼,如果你有点闲,也许商机就来了。如果你当时实在很忙,可以不接电话或者拒接。
这种说法引起了诸多房产中介人士的共鸣。从事该行业的网友说:“在深圳做中介确实不容易。一套案子的成交,业务员汗水没少流,大热天或者刮风下雨天都得给客户出去找房子,还得厚着脸皮跟房东谈价。这些客户未必知道。”有的说:“地产中介也是劳动者,为什么会被人瞧不起,任人辱骂,甚至沦为房价上涨的替罪羊?没有房产中介,房屋怎么买卖?难道卖主大街小巷地贴宣传单,买主挨家挨户去敲业主的门吗?”
有市民说,一个好中介能帮助自己实现资产升值。他告诉记者,在中介的帮助下,自己仅仅是靠在所住的坂田某小区里不断买进卖出房子,房屋越换越大,财富越积越多。为了感谢中介,他们全家今年特意邀请那名地产中介一起同游日本。
专家:准入门槛太低导致中介混乱
长期研究营销学的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张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介公司不停地给消费者打电话,谈不上是营销行为,只能算推销。这种单方面的推销,不仅效率低下,还引发消费者的反感,损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并构成对消费者的骚扰,最终反而流失了潜在的公司客户。
张扬分析说,由于准入门槛太低,大大小小的中介公司“多”且“乱”。小型中介公司为了生存,采取电话推销方式挖掘潜在客户。大型中介公司受到冲击,跟风推销。恶性竞争不仅导致原本完善的中介市场结构破裂,而且中介人士违法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现象屡见不鲜。
张扬唿吁,大型中介公司要做大自己公司的品牌,用品牌效应来吸引客户。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