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新基金募集119亿,使得华商基金公司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一举增长近40%,而这背后是业内中小基金公司在最近一年的积极赶超的身影。适中的基金规模、精干的投资队伍,以及相对更灵活的投资反应速度,使得中小基金公司在今年的结构性牛市中独领风骚,经历了5年行业分化后,中小基金公司开始面临高速发展的好时机。
基金业绩是突破口
基金行业的关键在于业绩,这一点恰恰在今年中小基金公司中非常突出。成立近3年的浦银价值成长基金,今年进入历史成绩最好的一年。截至11月10日,浦银价值成长基今年以来实现了战胜基准8.07个百分点的较好成绩。而自7月份新任基金经理蒋建伟接手以来,价值成长基金实现净值增长28.54%,大幅战胜基准8.53个百分点,是基金成立10个季度以来的最好成绩。
类似的情况在行业内还有很多,无论是债券投资业绩一领风骚的华富,还是股票基金业绩两强相争的东吴、华商,今年的业绩都堪称历史的上佳水平。根据银河证券的统计,截至11月10日,股票基金业绩排名前十位中,9家均为中小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业绩已毫无疑问成为中小公司的突破口。
团队磨合开始显效
而靠前的业绩背后则有多重因素支撑。一方面,今年新兴产业崛起,让大小基金公司一定程度上站在同一根研究起跑线上,研究效率、决策速度对于投资业绩的贡献直线上升。另一方面,一批中小基金公司在经历了起跑段的团队磨合、人员选拔培养后,开始显现效果。
浦银安盛的有关高层就表示,经过3年来对投研团队和投研流程的改造和充实,公司对投资总监、基金经理再到研究员建立了市场化考核和审慎更换。在基金经理选拔上,更多考虑选用“涉猎多类别行业研究、经过多类型风格基金投资岗位锻炼,以及对公司过往投资业绩有切身感受和深刻了解”的新生力量担任基金经理,这对公司旗下几只基金尤其是价值成长基金的业绩回升起到了效果。
从全行业情况看,类似任用有丰富投研经历的新基金经理、强调团队合作和研究深度、注重投资灵活度等,都是目前中小公司甚至大公司提升投研团队的新方向。
发行机遇很关键
当然,对于基金行业来说,能够把握新基金的发行机遇也很关键,无论是2010年上半年的大摩、还是下半年的华商基金等,新基金的发行都是中小基金快速增长的一个关键。
而要在新基金发行时有所斩获,较好的业绩品牌、深度的市场耕耘、有特色的产品都非常关键,一家之前发行增速较快的中小基金公司市场总监就透露,“我们的市场团队就住在机场边上,上班就是上飞机直接去外地拜访渠道。”
从监管部门近期受理申请和批复的新基金情况看,中小公司在产品创新上有了很大改进,出现了诸如绿色投资、量子生命力等概念,甚至传统的指数基金也有创新。浦银安盛的沪深300基金,就是业内第一只量化增强型的指数基金产品。该基金的增强策略为经过历史数据检验的数据模型,具备更强调客观性的特点。
天相对基金3季报的统计显示,3季度内基金规模增长最快的前八名均为行业规模20名以外的基金公司,而前十五大基金公司中(除银行系基金外)的平均增速没有超过20%的。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中小基金公司来说,这很可能意味着一个黄金增长时代的到来。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