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房产的其他话题……

返回房产……


我收藏的爽吧……


“拆村”运动潜藏土地财政利益链

1 “拆村”运动潜藏土地财政利益链
xiez20092010-11-13 01:45:05 发表
在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由农用地变为非农用地都会大幅升值,而如何分享土地的增值收益,是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中亟须厘清的问题。
11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规范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其中,重点强调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涉及村庄撤并等方面的土地整治,必须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自主决定,不得进行强拆强建。
高层此番表态的背后是,眼下20余省市如火如荼的“拆村”运动。据有关媒体调查发现,在河北廊坊,2006年被评为河北省生态文明村的董家务村,如今已成一片废墟,大片新修的村居在铲车下倒塌,刚修好的“村村通”水泥路被铲平;在山东诸城,该市取消了行政村编制,1249个村,合并为208个农村社区,诸城70万农民都将告别自己的村庄,搬迁到“社区小区”……
中国拆迁的浪潮正从城市涌向农村。而中央下发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则成了各地 “拆村并居”的共同政策依据。
“这本来是为增加耕地的一项积极措施,现在却被地方曲解利用,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增加耕地,以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目前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紧张,耕地的18亿亩红线又不能突破,于是地方政府就在农民宅基地上打起了主意。
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看来,这场让农民上楼运动的背后,实质是把农村建设用地倒过来给城镇用,以“拆房子,建房子,卖房子”的过程实现以地生财。
“不可否认,在任何国家,城市化的启动和加速过程都是资本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而土地财富能大幅升值的前提是农业用地变成工业用地或建设用地等。但中国的现实是,农民土地转化后的增值收益,被权力和资本拿走了,演变成了政府的土地财政,农民并未真正从中受益。”原财政部统计评价司司长刘国仁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当下宅基地被征用,农民“上楼致贫”,正是经济学家们所担忧的。
有分析指出,现在超越经济发展阶段的盲目集中,剧烈的“新城镇”建设,在不能满足农民的社保需求,尤其不能保证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背景下,实际上造成了大量“无根”农民的聚集,生硬地把农民“赶”上楼,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灾难,也会给社会平添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要农民的地,不管农民的人,这样的城镇化是可怕的。”郑风田向记者强调。
要卡住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之手,避免圈地运动继续上演,不少观察者认为,除了将政策漏洞堵住外,关键还要让政府从土地交易中退出来。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曹建海认为,最重要的是,除了现有的土地和地方政府直接使用的土地外,地方政府应从以赢利为目的的土地交易中抽身出来,使土地交易的主导权利真正回归到各个市场主体,让他们自由交易。政府的职责就是管好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通过税收等经济措施防止土地投机。
“政府退出土地交易方有和谐拆迁。” 财经评论员侯梅新撰文指出,政府从土地交易退出,土地交易,即拆迁必定会像其他交易行为一样和谐起来,这才是治本之策。
“要从土地交易中抽身,地方政府应该从卖地获取财政收入过渡到征用房产税或者物业税来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这可能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在其他国家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开土地财政的死结的,但目前在国内争议较大。”郑风田告诉记者。
在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由农用地变为非农用地都会大幅升值,而如何分享土地的增值收益,是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中亟须厘清的问题。
11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规范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拆村”运动潜藏土地财政利益链
xiez20092010-11-13 01:45:05 发表
高层此番表态的背后是,眼下20余省市如火如荼的“拆村”运动。
中国拆迁的浪潮正从城市涌向农村。
“这本来是为增加耕地的一项积极措施,现在却被地方曲解利用,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增加耕地,以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看来,这场让农民上楼运动的背后,实质是把农村建设用地倒过来给城镇用,以“拆房子,建房子,卖房子”的过程实现以地生财。
“不可否认,在任何国家,城市化的启动和加速过程都是资本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而土地财富能大幅升值的前提是农业用地变成工业用地或建设用地等。
当下宅基地被征用,农民“上楼致贫”,正是经济学家们所担忧的。
有分析指出,现在超越经济发展阶段的盲目集中,剧烈的“新城镇”建设,在不能满足农民的社保需求,尤其不能保证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背景下,实际上造成了大量“无根”农民的聚集,生硬地把农民“赶”上楼,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灾难,也会给社会平添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要农民的地,不管农民的人,这样的城镇化是可怕的。
要卡住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之手,避免圈地运动继续上演,不少观察者认为,除了将政策漏洞堵住外,关键还要让政府从土地交易中退出来。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曹建海认为,最重要的是,除了现有的土地和地方政府直接使用的土地外,地方政府应从以赢利为目的的土地交易中抽身出来,使土地交易的主导权利真正回归到各个市场主体,让他们自由交易。
“政府退出土地交易方有和谐拆迁。
“要从土地交易中抽身,地方政府应该从卖地获取财政收入过渡到征用房产税或者物业税来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这可能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在其他国家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开土地财政的死结的,但目前在国内争议较大。
此外,还有专家建议,在财税体制上还要更好地厘清各级政府的权责匹配,合理分配建设用地指标,以及如何让资源下沉,走农协的合作化之路,让基层获得更多内生发展动力。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