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永正
其实,陈永正是主动选择离开的,并未受到任何被迫辞职的压力。陈永正对NBA中国的同事讲到了他选择辞职的原因:“从摩托罗拉到微软,再到NBA中国,我做了十多年的CEO,每天都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我对此感到疲惫厌倦,渴望休息,渴望全新的生活。”在NBA中国发出的关于陈永正辞职的公开信中也谈到了这一点:“在跨国公司工作多年后,我决定逐渐退出日常管理这一角色。”
好老板
在NBA中国的同事眼中,陈永正是个不可多得的好老板。这包括为人和能力两方面。情商超高的他,虽然也有急的时候,但从不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传递给同事,反倒会对下属嘘寒问暖。对于客户,他也不会用势利的眼光分级对待,而是无论大小,一视同仁。甚至有些客户根本不需要他这样的层级出面,但他依然乐于参与。青岛啤酒等赞助商正是缘于他的亲力亲为而达成合作。
NBA总部也认可陈永正的工作。陈永正上任后,NBA中国区的业务每年保持在30%-40%的增长幅度,年销售收入已经超过1亿美元。凭借在中国多年积累的政府资源优势和为人处事的原则,陈永正还修复了此前NBA和中国篮协之间不愉快的关系。在前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的自传《篮坛风云路》中记录了一些情况。比如说到陈永正的前任、首任NBA中国区总裁马富生。李元伟表示,身为美国人的马富生虽然也经常和篮协进行沟通交流,但大多比较务虚,可能只是为了做给NBA总部看而已,遇到正事时却常常把中国篮协晾在一边,多次试图挑战中国篮协的底线。李元伟直言,马富生激怒了中国篮协,后来的中国区总裁易人,与此肯定有必然关系。
李元伟在书中高度评价了陈永正。认为他作为中国人,非常了解中国国情,也愿意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行事,而且比较容易打交道,交流起来也没有那么多枝节。正是在他的领导下,NBA中国和中国篮协之间的交流开始变得顺畅。一向强势的NBA主席大卫·斯特恩对待中国篮协的态度发生较大改变也和陈永正有关。斯特恩曾经对待中国篮协很不友好,双方会面时,言语中尽是冷嘲热讽,李元伟直言甚至一度有过甩手就走的冲动。但陈永正告诉斯特恩,应该重视和中国篮协及中国体育主管部门的关系。
因为之前在赛事审批等诸多事情上和中国篮协存在矛盾,而要想更好地开拓中国市场又不可能绕过中国篮协,斯特恩也逐渐认识到了和中国篮协交好的重要性,并做出了一些努力。2008年10月的NBA中国赛前夕,斯特恩想拜会中国国务院主管体育工作的领导。按照规定,需要提前申报、审批,一般得提前数日甚至更久,但斯特恩不了解中国国情,10月13日提出,15日就想见面。这么短的时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按照程序,首先需要由篮管中心出面向体育总局申报,并由总局向国务院办公厅报告。一向被认为是陈永正最大优势的政府资源,在这件事情上获得充分证明。陈永正率领的NBA中国在出乎意料的短短两天之内基本办妥所有工作,可见其强大的公关和执行能力。但最终因为双方合作没有实质性项目,不能满足首长接见的基本要求才告吹。这显然不是陈永正的问题。
强势的大卫·斯特恩
同样,NBA中国联赛未能实现,也不能归结为陈永正的责任。这原本就是大卫·斯特恩一厢情愿的强势想法。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