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广州亚运会的其他话题……

返回广州亚运会……


我收藏的爽吧……


造价仅“水立方”1/5 广州亚运游泳馆征名

1 造价仅“水立方”1/5 广州亚运游泳馆征名
whyme7772010-11-14 04:57:13 发表
南方日报6月4日报道 昨日,广州亚组委场馆器材部部长彭高峰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广州亚运会新建场馆12个,设计注重满足国际体育大赛的体育功能要求,以及全民健身的需要,强调场馆与场地周边环境的和谐,重视新技术的应用,体现岭南文化特征。他透露,目前,12个新建场馆已全面进入施工阶段,按计划将于明年3月陆续竣工。其中,亚运城体育馆综合馆地上结构工程正抓紧施工,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混凝土结构施工已基本完成,南沙体育馆已开始封顶。
作为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的主设计者、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潘勇介绍说,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包括体操馆、台球馆、壁球馆及广州亚运历史博物馆,赛后将成为广州新城集体育、商业、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综合体,服务于市民。其中,体操馆设固定观众席位6233个,赛后可改造为8000座篮球馆,具有多种功能灵活性。为适应表现体操这一颇具艺术魅力的体育项目的需要,该馆的设计构思凸显了“飘逸彩带”的主题,用流动的线条展现岭南建筑轻灵飘逸的神韵,打造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建筑造型新颖独特,具有强烈标志性。而且结构复杂多变,使用多种工程新技术和多种节能新技术,减少能耗,绿色环保,屋面雨水可以收集再利用。
潘勇说:“综合体育馆感觉是静止的建筑,却有灵动的形态,与滨水广场的融入,亚运历史博物馆将展示亚运历史,交通方面有地铁三号线和公交车站,设置了漫步道直接到达场馆。体操馆的观众基本在2层到达,链接漫步道到车站;3层是包厢;4层是功能用房。而亚运历史博物馆是悬挂的建筑,展览路线螺旋上升,不走回头路。”
轮滑极限运动中心借鉴骑楼街
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的主设计师林冬娜介绍,极限运动中心包括自行车馆、轮滑场、极限运动中心区等,该中心的设计充分结合了举办项目的特点,采用蕴含极限运动之极、共享之核、速度/力量/技巧之旋、风尚潮流之风的“极、核、旋、风”理念。其中,自行车馆的造型设计充分考虑了南方地区湿热多雨的特点,借鉴骑楼街的做法,在东西向设计了遮阴外廊,南北向设计自然通风窗引导气流。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是亚运会游泳跳水项目的主要比赛场馆,将举行游泳、跳水和现代五项游泳比赛及亚残会游泳比赛,赛后将作为国家南方训练基地,满足国家队冬训及亚运会之后举行重大赛事的要求。该馆总坐席数为4584座,分别设置了标准比赛池(含移动池岸)、训练池、跳水池。其设计力求与原基地环境相协调,总体布局上延续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游泳馆主体造型采用双色螺旋流动造型,主体建筑白色和蓝色相间,既巧妙地隐喻了广州“云山珠水”的城市地理特征,又是对主体育场“飘带”曲线的延续。同时通过相互穿插流动造型,结合建筑朝向,很好的满足了建筑内部空间高度、采光通风、建筑节能以及合理布置设备管道的需求。
“节能降耗是体育建筑的永恒主题”
作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和南沙体育馆主设计师的孙一民教授向记者介绍:游泳馆最大的难点是跳台的高度,所以建筑的外形看到的“隆起”的部分显示的就是跳台。“游泳跳水馆规模比“水立方”小,但赛后会比较容易转化使用,能耗也会比较少,投资预算只是水立方的1/5,在两亿元之内,但要完成与水立方相同的功能,所以我们比较强调体育场馆建设的理性精神。”孙一民如是说。他还介绍,南沙体育馆是南沙建区后最大型的公共服务设施,亚运后的使用才是核心需求。“奥运很多场馆目前处于反思的阶段,花大钱做后期维护不值得,我们希望运用合理材料进行建设,节能降耗是体育建筑的永恒主题。”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造价仅“水立方”1/5 广州亚运游泳馆征名
whyme7772010-11-14 04:57:13 发表
据悉,南沙体育馆是亚运会武术比赛场馆,其外壳的九个曲面单元,单元间片片层叠,并分为南北两组以比赛大厅圆心为中心呈螺旋放射状展开。这样处理的目的是将单一的建筑体量一分为二,并以一种富有动感的方式将两者紧密联系,隐喻了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阴阳俱合,天人合一”。结合广东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海洋文化的特征,借鉴了富有肌理变化的“海螺”外壳作为造型设计的意向,创造出一种蕴含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形态。在满足了亚运比赛要求的前提下,更多的考虑了赛后举办各种比赛和活动的需求,其中,比赛大厅可利用活动看台组合变化来适应各种比赛对于场地的不同要求,力求达到场地适应性的最大化。屋顶设置了大面积的顶天窗及电动遮阳系统,可调节大厅内光线的强弱,在平时可利用自然采光进行各种活动,节约能源。主体钢结构部分采用了先进双层环形张弦穹顶结构,主跨度达到了98米,为目前国内此类结构的最大跨度。
南方日报6月4日报道 昨日,广州亚组委场馆器材部部长彭高峰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广州亚运会新建场馆12个,设计注重满足国际体育大赛的体育功能要求,以及全民健身的需要,强调场馆与场地周边环境的和谐,重视新技术的应用,体现岭南文化特征。
作为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的主设计者、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潘勇介绍说,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包括体操馆、台球馆、壁球馆及广州亚运历史博物馆,赛后将成为广州新城集体育、商业、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综合体,服务于市民。
潘勇说:“综合体育馆感觉是静止的建筑,却有灵动的形态,与滨水广场的融入,亚运历史博物馆将展示亚运历史,交通方面有地铁三号线和公交车站,设置了漫步道直接到达场馆。
轮滑极限运动中心借鉴骑楼街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的主设计师林冬娜介绍,极限运动中心包括自行车馆、轮滑场、极限运动中心区等,该中心的设计充分结合了举办项目的特点,采用蕴含极限运动之极、共享之核、速度/力量/技巧之旋、风尚潮流之风的“极、核、旋、风”理念。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是亚运会游泳跳水项目的主要比赛场馆,将举行游泳、跳水和现代五项游泳比赛及亚残会游泳比赛,赛后将作为国家南方训练基地,满足国家队冬训及亚运会之后举行重大赛事的要求。
“节能降耗是体育建筑的永恒主题”作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和南沙体育馆主设计师的孙一民教授向记者介绍:游泳馆最大的难点是跳台的高度,所以建筑的外形看到的“隆起”的部分显示的就是跳台。
据悉,南沙体育馆是亚运会武术比赛场馆,其外壳的九个曲面单元,单元间片片层叠,并分为南北两组以比赛大厅圆心为中心呈螺旋放射状展开。
设计师望市民踊跃命名 “节省办亚运”,是否会应节俭影响场馆设计?彭高峰认为“节俭和减少是两个概念,节俭不是为了把该做的事情省略掉,是在理性的前提下做设计,一是自然通风,二是要一馆多用,三是要有足够的科技含量。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