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股市是一个诞生文学天才的地方,特别是行情剧烈波动之时,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诗词歌赋出现。继中石油上市后出现“中石油,愁白头”的段子后,昨日市场又流行以中石油、中石化为背景的一首诗——《两油诗》:两油一挺,大盘见顶;两油一硬,大盘要命;两油一吼,小散发抖;两油一冲,散户中风;两油一涨,大伙全躺。
歌词相当诙谐,心情却相当沉重。继前一日“两桶油”在尾盘突然发力冲击涨停后,昨日(11月12日)10点30分后,“两桶油”大幅拉起又造成大盘狂泻,最终创出15个月来的最大跌幅。“两桶油”的暴拉,以及其他个股的大幅跳水到底是为什么?主力是想掀起新的一轮权重股行情,还是在释放烟幕弹掩护出货?
盘面:大象起舞 个股跳水
“两桶油”再次将本轮行情置于尴尬境地。如果说11日尾盘的拉升所造成的中小盘股狂跌是让人反应不过来的话,12日早盘市场面对“两桶油”的拉升所选择用脚投票,便是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式在作祟。
市场绝大多数投资者有一种思维定式,即一轮行情的末端,主力资金往往会通过拉抬指标股来做盘,通过诱多来坑杀散户。最典型的例子便是2008年底以来的反弹,见顶3478点前便有中石油的异动。2009年7月22日,中国石油大涨5.47%,7月24日,中国石油再次大涨5.56%,盘中涨幅一度达到8%。这两日大盘在盘中均有一次大幅跳水,其中7月24日,沪指从13点15分的涨幅2%,到13点48分变成跌幅0.5%,大约30分钟内下跌了2.5%。虽然后市指数再次创出新高,收复失地,但不久后便见顶3478点。
显然,权重股拉指数股市见顶的说法历史上是存在的,投资者受此“毒害”也很深。但这个规律毕竟只是外部因素而已。在9月份底~10月中旬,中石油、工商银行等权重股也曾出现大幅拉升,为何那时没有“见顶说”,而此时却哀鸿遍野呢?
原因一:基金配置致权重异动
对于“两油”突然拉升,市场说法很多。最直接的原因应是中石油的大规模解禁造成其权重份额大增,以指数基金为首的机构被迫大举加仓。
周一(11月8日),中国石油有1575.22亿股首发原始股东限售股份上市流通。华宝证券指出,解禁将提升其在某些指数,如上证180、上证50指数的权重份额近40倍,进而促使以这些指数为追踪标的的被动管理指数型基金,不得不大幅加仓中石油。根据测算,华夏上证50ETF基金就将买进46.9亿元,而14家指数型基金共计要买进101亿元。这还不包括其他被动式指数型基金以及加强型指数基金可能的买入额。《每日经济新闻》发现,近两日中国石油的总成交金额为44亿元,也就是说指数型基金未来还有很大的购买意愿。
当然这种说法无法解释为何中国石化也遭遇资金抢筹,姑且只能能够认为是在跟风中石油。
原因二:紧缩之忧才是根源
上面的原因能够解释中石油为何暴涨,但解释不了中石油的拉升为何会致使其他个股跳水?私募人士对此的解释是:市场恐慌盘的涌出。那么这种恐慌来自于哪里呢?
东北证券机构部策略分析师冯志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个中原因在于投资者对市场的担忧。
冯志远指出,首先,通胀、信贷、货币供应量等指标的超预期,存准率的快速出台,表明货币政策重点转向了以控通胀、抑热钱的稳健型政策;周小川的“池子”也非股市,而是包括准备金乃至定向央票、特别国债、通胀联结债券等一系列的货币工具。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