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后的“两桶油”,威力无穷,行进之处一片狼藉、跌停遍野。
一度甚嚣尘上的牛市论,在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11月12日),遭遇当头重棒:一年多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上百只股票跌停再加上商品市场全线暴跌,种种似曾相识的场景都宣告:这是一场不大不小的“股灾”。
而在市场看来,股灾直接制造者正是“两桶油”,那么到底谁“点燃”了它们?动机又如何?《每日经济新闻》展开了调查。
“两桶油”制造血案
不妨先回放一下“惨案”现场。
区别于以往,本周A股所面临的内外环境突生许多变化。美国公布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CPI高企通胀压力陡增、充足流动性、海外热钱等等。各种力量交织,盘根错节地相互影响,构成了本周A股极为复杂的运行环境。
虽指数未有太大作为,每个交易日有数十只个股涨停,不断涌现的热点、题材,赚钱效应明显,甚至有不少投资者开始憧憬大牛市到来,这就是本周四之前市场的状况。
但在11月11日下午,情况却急转直下,“两桶油”一登场,震惊市场。
当日,正当“两桶油”高歌猛进之时,部分场内资金开始疯狂地出逃,因为历史数次证明,“两桶油”涨停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事。
“两桶油”拉升,其他股票暴跌的局面,在11月12日,演绎到极致。经过早盘调整后,中石油、中石化突然在10点半前后开始拉升,虽然两者最大涨幅仅有4%,但引发的后果似乎更加严重。
沪深两市随即开始恐慌性跳水,题材股全面沦陷,满盘皆绿,午后几乎未有任何像样的反弹,倒是不时有杀跌涌出,最终上证指数和深成指几乎以最低价收盘。
沪指两天内击穿两个整数关口,3000点大关也宣告失守,最终暴跌5.16%,深成指的跌幅更是达到7%,创出一年多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两市超过150只个股出现跌停,曾经强势股、明星股,全部在跌停板上集合。
从盘面来看,“两桶油”诱发了这次不大不小的股灾。那么,到底是谁在拉升它们?
谁在狂拉“两桶油”
11月11日还未收盘,业内就在问到底是谁在拉“两桶油”?
很快传出一种说法,这也是版本之一:传闻指出“因为11月5日解禁前中石油在指数性基金配置里面不到1%,解禁以后将占到5%以上,解禁的又都是国有股,不会抛售,指数基金只能被动增持”。
不过,很快这种说法遭到专家的否认,因为中石油11月5日解禁部分并不包含在指数权重以内,指数型基金被动配置也就无从谈起。
版本之二,也与指数型基金配置有关。就在11月12日收盘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一位圈内大佬处获知,点燃“两桶油”的可能是“一家地处北京的千亿规模基金公司旗下的指数基金在拉高建仓”,但具体的细节、建仓目的尚不得而知。
版本之三,来自一位公募方面的人士,他向记者透露“最近保险资金开始减仓了,拉中石油、中石化是保险资金调仓的需要”。陕西裕泽总经理张亮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拉升两桶油的是“国家队”。
仅11月12日一天,“两桶油”的成交额就达到了35亿元,比平日猛增20亿元,毫无疑问,撬动“两桶油”的资金,绝非等闲之辈。
另一种说法来自于期指市场投资者的“阴谋论”。“周四尾盘拉升中石油、中石化的目的,不好判断,但今天(11月12日)早盘拉它们,我认为很大可能性是期指空方主导,做法很简单,先在期指市场埋伏空单,然后拉升两只大象,制造市场恐慌,最终在期指市场获利,如果真有这么做,获得的可能就是暴利。”来自深圳的一位期指大户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兴奋地说道。类似做法,在A股并不鲜见。
回复该发言
11·12惨案调查:是谁引爆了“两桶油”?
2 回复:11·12惨案调查:是谁引爆了“两桶油”?
御宅雪球2010-11-14 21:01:39 发表
最后一种版本,是最为普通的,但其可能性也是最大的。“历史上几次拉它们(中石油、中石化)也都没什么特别的说法,其实我认为就是纯粹市场行为,当市场觉得涨得差不多了,就有些人按历史习惯拉它们,然后就会有资金追进避险,存在一个挤出效应,这是一个套路”。某私募投资总监分析道,他同时表示,其他原因存在刻意解释之嫌。
“目前A股所处环境可以用错综复杂来形容,一方面是充裕流动性,另外一方面是通胀压力下政策收紧的预期,在这个时候大盘其实上下都有可能,“两桶油”拉升导致市场暴跌,其实正是市场脆弱一种体现,见风就是雨,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调整理由。”他进一步说道。
“两桶油”制造的这场股灾,到底是牛市脚步中一个小插曲,还是下跌的开始,下周或许就能见分晓。
回复该发言
“目前A股所处环境可以用错综复杂来形容,一方面是充裕流动性,另外一方面是通胀压力下政策收紧的预期,在这个时候大盘其实上下都有可能,“两桶油”拉升导致市场暴跌,其实正是市场脆弱一种体现,见风就是雨,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调整理由。”他进一步说道。
“两桶油”制造的这场股灾,到底是牛市脚步中一个小插曲,还是下跌的开始,下周或许就能见分晓。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