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以技工贸模式起家,经过30年发展电脑依然是主营业务之一
●联想控股:是联想集团母公司,旗下现有三家投资公司:联想投资、弘毅投资和融科置地
●联想投资:关注早期风险投资和成长型投资机会,参股不控股
●弘毅投资:以PE投资为主,全面参与国企改制和大型并购
●融科置地:专注于房地产投资领域。此外,投资部分还包括联想之星和联想直投部门

柳传志
柳传志习惯于笑眯眯地称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新兴市场集团总裁陈绍鹏为“邵鹏”,称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为“令欢”,还有联想投资的“二海”和“陈浩”、联想直投的吴亦兵、融科置地的陈国栋……近一段时间,无论是接受采访还是讨论业务,这些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柳传志的嘴边。
这些人不仅是柳传志一手培育出的联想中坚骨干,更是投资业的个中好手。而柳传志本人,也迅速完成了从实业家到投资家的转型。与利润相对微薄的制造行业相比,资本运作迅速而丰厚的回报似乎更容易让人着迷。
2010年10月,联想投资1亿美元建设了联想(西部)产业基地;9月,联想控股宣布180亿元投资山东枣庄市化工基地;8月,联想控股正式入主神州租车,每一次都是震动业界的大手笔。
当很多人还盲目地将联想等同于联想电脑时,当很多人还解读不清联想控股与联想集团的关系时,联想投资多元化的脚步越发快了。
联想的两步转型之路
“联想从来没有转型,联想集团一直在做电脑,而联想投资一直在以投资的方式打造核心业务。”联想的新闻发言人对《第一财经日报》一口否认了所谓的转型之说。
虽然如此,但从联想30年的发展轨迹来看,联想确实不再是人们意识中“卖电脑”的那个联想了,今天的联想,在投资中寻求着下一个核心资产的定位。这一切的变化还要追溯到2001年。
这一年,联想集团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在中国本土市场的PC制造和IT分销领域形成了优势地位,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分拆为从事电脑业务的联想集团和从事分销业务的神州数码集团,在两大业务集团之上成立联想控股,形成了投资控股型的集团构架。拆分之后,母公司联想控股主要依靠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上缴利润的方式生存,股东们认为这两家公司都处在高风险的IT行业,发展未必很稳定,必须分散风险,获得更高回报才能给他们允许犯错误的机会,从经营层面,联想也希望把联想控股打造成为一个世界级规模的企业,做成基业长青的企业。
同时,对于时年57岁的柳传志来说,“一分为二”并非联想的终极图景。老联想是分成两半交出去了,但他还想做事。于是,在柳传志的授意和设计下,少帅朱立南操刀完成了联想分家的全过程。同年,联想投资正式成立,第一轮基金金额3500万美元,全部来自联想控股。联想投资的一期基金所投的16家企业中,3家成功退出,共投资600万美元,收益3500万美元,10家经营状况良好,另外3家投资不利,已经清盘。第一期基金回报率大概是3倍。
2002年,初尝投资甜头的联想控股将联想控股的直投部分直接发展为弘毅投资,一年之后,弘毅投资正式挂牌成立,投资方向主要是国企改制以及产业整合,管理的基金中,一期全部来自联想控股,二期基金除了发起人联想控股外,还吸纳了美国高盛、香港新鸿基集团、新加坡淡马锡以及Enspire集团等国际公司的资金。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