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广州日报11月15日报道 QQ和360的互掐让人扼腕叹息,再联想到此前的伊利和蒙牛之争,不禁让人感慨:中国企业到底怎么了?其实,中国企业的竞争不需要那么残酷,中国互联网之大,完全可以容纳更多的巨头;中国人口之众,再多的牛奶也能消化……本土企业之间,与其互相诋毁,倒真不如携手做大——在这点上,可以向汽车行业学习。
笔者进入汽车媒体行业已有多年,采访的企业高层不下百位,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对竞争对手的尊敬,一被问及如何评价对手,他们无一例外的夸奖,极少诋毁,更不会落井下石。当然,也出现过攻击对手的行为,但是很少公然进行。携手共进的结果是什么?中国汽车销量去年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今年更有望挑战1700万辆,进一步拉大与第二名的距离。
本土汽车品牌这两年来的表现令人振奋,奇瑞、吉利更是朝多品牌化发展,但必须看到,五六年前,合资品牌少有车型切入低端市场,让本土品牌能顺利发展壮大。合资品牌能有此做法,一方面是忙于抢夺A级车以上市场,获取最大利润,另外一方面也许是心里都明白:凡事要留有余地,要让别人有活路。
假如合资品牌真的将本土品牌逼得无路可走,形成垄断,接下来或许将面临政府相关部门的打压。现在局面多好:本土品牌盘踞低端,合资品牌占领中端,进口品牌则拿下高端;各有各的强势领域,每个人都活得很滋润。一车企高层用一个字来评价“3Q”事件,那就是:蠢!言简意赅。
实际上,汽车是“联姻”最多的行业之一。“联姻”是比较好听的说法,实际就是“投降”,即一方竞争不过另外一方的时候,签订“城下之盟”,暂时认你做老大。汽车间的“联姻”富有人情味,“投降”后,“俘虏”不但受到礼遇,而且能获得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东山再起”,然后趁着股东方危机的时候,再回收股份。马自达就是典型的例子,它在“落难”的时候投靠了福特,而近两年趁着福特危机时,重回“自由身”。
中国企业还远没发展到寡头和垄断阶段,距离白刃战还有不小距离,各自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QQ、360、伊利、蒙牛为何不携手共进,共同将“蛋糕”做大?这里建议所有中国本土企业,别再内耗了——那样只会让人笑话!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