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股票的其他话题……

返回股票……


我收藏的爽吧……


金融强国内外求索

1 金融强国内外求索
whyme7772010-11-15 16:13:36 发表
美国影片《华尔街:金钱永不眠》中,出现了几位来自中国的投资人。他们操着带有浓重口音的英语,故作老练,却被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们牵着鼻子走,投资失误,亏损巨大。
这部在金融圈里口碑不错的影片,显然带有华尔街的偏见,但也反映出许多耐人寻味的信息。陈志武(博客)说,金融的核心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价值交换。而如果顺着上述现象追溯,却可以看到一系列的扭曲与错配:
中国以资源、环境和工人健康为代价,换来大笔外汇储备。这笔钱拿到美国投资,等于资本相对不足的国家去投资资本富裕的国家;发展快速的国家去投资发展缓慢的国家;
国有的投资机构手握亿万巨资,由政府官员来到风高浪急的华尔街“与狼共舞”,效率低下兼权责不对等,决策失误几乎是必然结果;
中国央行为了对冲外汇占款,释放巨量人民币,对本已严重的货币超发推波助澜,其货币政策无法独立于美联储,被动卷入“货币战争”;
由于担心热钱套利而不敢果断加息,通胀加剧助推贫富分化加剧,中低收入人群成为受损者,富人因资产价格上涨和负债实际缩水受益。
……
这些扭曲与错配,既彰显了金融的重要性,也反映出中国金融对内对外面临诸多重大课题。
首要的课题就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金融体系已无法“独善其身”。
11月10日,中国央行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一个意料之中的举动,因为次日公布的CPI达4.4%,但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5%,实际存款利率持续为负。回收流动性势在必行,而加息存在顾虑。
加息的顾虑就是热钱。针对热钱,周小川在11月初财新峰会上提到把热钱关进“池子”,一时热议纷纷。但撇开股市之类一厢情愿的解读,“池子”无非是指央行的数量管理手段,即通过票据发行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以实现对热钱的“总量对冲”。
如此“池子”只能治标。当前准备金率已达高位,上调空间极小。加息这剂苦药,亦已启动。美联储以邻为壑,QE2再度放水,中国央行左右为难,实有不得已之苦衷。
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太多,最终仍需市场化的汇率机制来解决,渐进升值势在必行。如果不在汇率问题上有所动作,贸易摩擦还将继续升级。升值虽会抑制出口,但可以改变资金价格的扭曲、平衡内外压力、让经济的增长更有效率。升值造成出口受抑之后,如能让内需部门增加产出,才是抑制通胀的釜底抽薪之策。
当前之计,一方面可“藏汇于民”,让居民掌握更多外汇,而非集中于政府机构手中;一方面逐步放松资本管制,引导企业与居民对外投资。从长计议,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日,方是中国金融彻底强盛主动之时。
对内而言,中国金融的基本使命,自然是服务于实体经济。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银行信贷是企业融资主渠道。目前,银行坐享3%以上的高额利差,这相当于对居民的剥削,及对企业利润的压榨。未来需通过不对称调整利率逐渐收缩利差。
金融危机后全球监管理念与体系重构,“宏观审慎”成为监管者的口头禅,去杠杆化成为行业主旋律,银行过去资本消耗型的规模扩张模式难以为继。银行对工商业的放贷将更趋谨慎,中间业务和消费信贷比重有望逐步提高。各家银行纷纷加强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力度,对民营经济将产生有力支持。
如果没有其他融资渠道的发展,银行业约束的加强,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资本市场尚需进一步扩大规模。创业板对创业的巨大激励作用正在逐步发酵,下一步如能放松发行管制则会推动创业型企业飞跃增长。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金融强国内外求索
whyme7772010-11-15 16:13:36 发表
资本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仍需加强。近年以来,中资企业“走出去”并购外国企业屡见不鲜,涉及金额越来越大。究其实质,这是中国企业寻求新的增长路径的体现。然而,优势企业对国内的市场还未能有效整合,就已经开始对国外企业的并购了。这说明进行国内产业整合的障碍相当大,其根源在于行政力量过于强大,及资本市场的幼稚和扭曲,尚需深化相关改革。
1.4万亿股票账户对应约7000万股民,标志着居民已实现从消费者到投资者的转变。保护中小投资者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尚有待落到实处,打击内幕交易、严惩财务造假、改变分红现状等都是当务之急。逐步推进混业经营,以丰富理财产品,扩大投资渠道,方能让人民增加财产性收入。
经过30年的高增长,中国目前已基本完成积累效率的阶段,表现在产能出现过剩、制造业比重和贸易依存度过高。下一步,中国应该进入一个以配置效率为主的阶段,发展资本市场、优化要素配置、分散金融风险,这是未来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
当今中国,有井水处即有人议加息,有村镇处即有人谈升值。金融与实体经济、居民生活及国家命运的关系,已是空前紧密。欲与经济发展相匹配、与人民富裕相助推、与大国崛起相伴随,中国金融市场的整体提升还有长路要走,陡坡要爬。(作者为本报编委)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