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股票的其他话题……

返回股票……


我收藏的爽吧……


国际板:流动性决定成败

1 国际板:流动性决定成败
虫族2010-11-15 16:17:10 发表
随着上海国际板正式推出的脚步临近,香港不少上市公司摩拳擦掌,纷纷表达“上板”的兴趣。不过据《第一财经日报》近日向香港资本市场人士了解,业界对于国际板的“国际化”之路仍存在一些疑虑。
从全球范围来说,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国际板在美国市场。香港的对冲基金经理桑尼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这是因为美国是全球资金量最庞大的市场,且监管有效,投资者普遍较为成熟,其需求也比较分散,几乎各种投资产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市场。
相比美国,香港资本市场在容量与深度方面要小得多,其国际化的步伐也较为缓慢。但香港在国际化方面却一直进行不懈努力。与美国市场一样,香港崇尚市场力量,只要符合交易所与证监会的规定,任何外国公司均可以赴港IPO,也可以进行第二上市。
港交所的国际化步伐在近年取得不少成果,已经成功吸引不少海外公司赴港上市,近年有越南制造、蒙古南戈壁、俄铝、美国友邦等,这些公司在香港市场都赚足了眼球,不少还给投资者提供了高额回报。
不过,不是所有的国际板公司在香港市场都能获得成功,比如业内人士说的“纳指七雄”。它们便是戴尔、美国安进、思科、英特尔、应用材料、星巴克以及大名鼎鼎的微软。
令人奇怪的是,这些在香港挂牌的股票知名度却与其公司名声相去甚远。睿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执行董事、华海基金负责人张承良认为,上述“七雄”在香港的失宠,与其宣传以及仅作为第二上市而非IPO上市有关。此外,这些公司的成交并不活跃,流动性较差,影响了投资者的兴趣。
未来上海的国际板会否经历“纳指七雄”在香港的同样命运?张承良认为不太可能。“上海市场情况不同,因为内地有大量红筹及H股公司,如中移动等,它们在国内认知程度比在海外还高,而且国内成交量巨大,未来上海国际板的成交会更活跃。”张承良说。
问题是,上海国际板如何实现真正的“国际化”?有香港的机构投资者认为,目前大家对于红筹股或是国企股回归不会有疑问,但上海能否吸引全球其他国家的优秀企业前去上市,仍有待观察。
回复该发言
共有1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