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量指数专栏系列文章
熊鹏
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得金融创新开始变得现实起来,ETF和各种新型指数的推出可以帮助机构投资者制定各种交易策略以实现自己的投资目标。今天我们主要讨论指数基金配对交易策略。
首先是指数与股指期货的配对交易。这里的指数既可以是股指期货的标的指数也可以是投资者自己选择的指数。进行配对交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套利,即在指数和期货之间需求利差,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就是指数和期货收益之差。举例来说,投资者持有100万的矢量投资时钟指数,在当前的情况下投资者认为市场会有一个短期调整,3个月之后市场将恢复上涨。在没有股指期货的情况下,投资者只有卖出该指数,等待三个月后再买入。在有期货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根据投资时钟指数与期货的相关性,卖出一定数量的股指期货,举例来说是90万。如果投资时钟指数的相对表现好于股指期货,比如在未来三个月该指数下跌了15%,持有市值此时为85万,而期货则下跌了25%,期货到期时投资者获益22.5万,扣除指数上亏损的15万,投资者获利7.5万。如果考虑到期货的保证金制度,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会更高一些。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融资融券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期货高于现货时用这个方法进行配对交易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配套交易要求指数的变动与期货的变动不成比例,同时还要求投资者对指数相对于期货的业绩表现要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第二个模式可以是指数与指数的配对交易。比如在经济紧缩期的开始,投资者可以在买入医药类ETF的同时卖空能源类ETF。如果投资者的判断正确,其收益将是上述两类指数的收益之差。比如医药类指数基金业绩表现平稳为5%,而能源类指数基金为-15%,那么投资者的收益则为5%-(-15%)=20%。虽然现在中国还没有如此完备的指数基金品种以及相应的卖空指数,但我们相信,随着矢量指数推出的覆盖全市场的各种指数,基于其上的金融创新和衍生品交易将逐步成为现实。到时,不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利用矢量提供的完备的指数化投资工具来构建自己的配对交易投资策略。
第三个模式是市场中性策略。市场中性是要求去掉组合的市场风险。众所周知,中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是构成个股风险的最大组成部分。股指期货的上市使得市场中性策略成为可能。比如某上市公司受限股东,因为持股过于集中在某个行业,但又不能卖出股票来降低持股风险。这时这个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持股的行业指数与期货指数的相关性构建一个组合,可以完全将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从自己的组合中去除,这就是所谓的市场中性策略。
-企业形象-
010-51652865 021-28909870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