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财富》所描述的梅琳达·盖茨颇为典型的一天:上午,她先去3个孩子(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分别7岁、13岁和10岁)的学校了解情况,和老师交流、沟通;下午,她招待了10多位客人,其中包括前来西雅图参加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疟疾论坛会的4位非洲国家卫生部部长。晚上10点客人离去后,疲惫的她又开始担心第二天早上的演讲。丈夫比尔·盖茨对她说:“不如早点休息好了,你已经知道很多疟疾的事了。”
尽管对聚光灯心存恐惧,第二天她仍然站在3000多名科学家、医生和卫生官员面前。她站在台上,仔细观察着台下那些著名医生和卫生专家,给自己打气:“我告诉自己,我认识那个人,我知道些他的研究,她的研究我也知道……”“我对自己说:‘可我了解得还不够多。’”尽管紧张,她还是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唿吁根除疟疾——一种肆虐好几世纪,每年导致100多万例死亡的疾病。
演讲完毕,作为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联合主席,梅琳达和丈夫比尔一起回答了听众的提问。
1996年,梅琳达生下第一个孩子后便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2000年,她与丈夫成立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2006年,“股神”巴菲特宣布,将他个人名下的大部分财产捐赠给盖茨基金会。如今,拥有330亿美元捐款的盖茨基金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私人基金会。
作为基金会联合主席,梅琳达对基金会的运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她经常长途跋涉到非洲去考察当地妇女和儿童的传染病及贫困问题,一个同事这样描述她:“她随时准备挽起袖子,亲自体验现实世界的酸甜苦辣。”
“妇女和儿童,这是我很长时间以来一直钟爱的事情。”接受《纽约时报》杂志记者黛博拉·所罗门专访时,梅琳达如此表示。
“我喜欢做幕后工作”
1994年,梅琳达和比尔新婚不久。一天,梅琳达在《纽约时报》头版上读到一则报道,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儿童死于美国人都没听过的疾病,比如在美国几乎已经见不到的疟疾和肺结核。“非洲的孩子们会死于腹泻和其他非常普通的疾病,我想,这太可怕了。”梅琳达说。之后,她留了张纸条给比尔。“这是我们工作的方式。”她解释道,“我们一直互相在办公桌上留纸条。”
比尔从那篇文章里了解到,1993年的世界银行发展报告计算了这些疾病造成的损失。他找到这份344页的报告,读了几遍后,也给梅琳达写了张纸条:“我不会做这种事情。我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我从试验中学习。”
几个月之后发生的另一件事情让比尔开始转变。1994年6月,比尔深爱的母亲、一直与乳腺癌作斗争的玛丽·盖茨辞世。母亲的去世使比尔的精神和感情受到巨大冲击,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半年前,在出席梅琳达的告别单身派对上,比尔的母亲玛丽·盖茨朗读了一封写给梅琳达的信,大意为“多得者也应多给予”。梅琳达当时在回信中说,必定将这些财富用于慈善事业。
母亲生前的教诲、妻子的游说促成了比尔·盖茨名下第一个慈善团体——威廉·H·盖茨三世基金会成立。那之后,要求捐助的电话越来越多。梅琳达回忆,于是,她和比尔就决定只集中资助几个领域,具体哪个领域取决于以下两点:哪些问题影响人数最多?哪些问题一直被忽略?“我们把那些最主要的不公正问题一个一个地列出来,然后把钱投入到可能见效最大的地方。”因此,艾滋病、疟疾和肺结核等最致命的疾病,以及美国国内无法维持下去的公立高中,先后获得基金会数十亿美元的资助,而美国癌症协会则不在他们的捐助之列。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