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股票的其他话题……

返回股票……


我收藏的爽吧……


银行打响年末存款大战

1 银行打响年末存款大战
jdlp10122010-11-16 16:22:50 发表
前几天接到在一家外资银行工作的朋友来电,询问是否愿意去该行开个户、存点钱,帮助她完成拉存款的任务,“不用存很长时间,过了年底就钱能取出来。”
苦恼的不只是涉足中国市场不久的外资银行,四大行的基层信贷员也是满肚子苦水,“每周都在开会,分行长句句离不开拉存款。”一位国有银行信贷员如此描述他目前的工作状态。
信贷员如此辛苦,存款却不升反降。上周央行发布的10月金融数据显示,10月人民币存款仅增加1769亿元,同比少增112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竟然减少7003亿元。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降幅。
对于存款大降的原因,最多的解释是股市高涨导致存款搬家。这的确是一个重要原因,10月A股走出一轮上涨行情,上证综指从不到2700点涨至接近3000点,涨幅约12%。当月,新增证券保证金存款达到约6000亿元。由于同样的原因,存款搬家现象在2007年也曾出现,当时存款搬家的高点是2007年10月,居民储蓄下降5062亿元。
与2007年持续半年存款下降不同,今年居民储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即在4月、7月和10月下降。财新记者从多位银行业人士处了解到,这恰好与商业银行为了拉存款而发行的理财产品周期相吻合。
随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日益攀升,中国实际存款利率从2月开始进入负区间,这就意味着老百姓的钱存在银行只会坐等通胀侵蚀,存款意愿渐低。但商业银行在信贷扩张中,必须满足季末贷存比指标监管要求,因此,部分商业银行滚动发行季末到期、季初发行的理财产品,这样就出现了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季末到期成为储蓄存款,季初再次购买理财产品、存款下降的局面。
表面看来,居民储蓄季节性变化的原因是实际负利率和通胀预期,其背后的根源则是监管指标的负面激励。
一位国有银行贷后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感叹,现在所用的监管指标不是很合理,基本上用年末、季末数考核,就会导致银行尽管没有好客户,也要在年底先把贷款规模占上,把存款规模做高,只有存贷款规模做上去,来年才可能有更充足的新增贷款规模,如此下去,“存款搬家总也杜绝不了。”
商业银行为何会如此热衷于做大存贷款规模呢?当然是因为利润。在利率市场化尚未进一步深化、存贷利差仍然是最重要利润来源的情况下,银行这样做也算是理性选择。那么,商业银行季末年末的存款大战还要上演多少轮呢?
回复该发言
共有1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