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大学生的其他话题……

返回大学生……


我收藏的爽吧……


我的社团我的团 年初有热情年底"叛逃"

1 我的社团我的团 年初有热情年底"叛逃"
虫族2010-11-17 11:23:29 发表




北京日报报道 上周,第四届全国高校社团评选拉开了序幕,明年5月将公布评出的十佳社团、社团风云人物、十佳指导老师、十佳活动等8个奖项。
中国高校学生社团数量正迅猛增加,一些高校的学生社团数量已过百,如复旦有160多家,上海交大有150多家。但与国外名校相比,还远远不及。美国哈佛大学的学生社团有800多家,耶鲁大学700多家。
与此同时,一些大学生社团也出现了队伍不稳、后继乏力和资金困难等问题。
社团发展困局之一
年初有热情年底“叛逃”
招新,是各大学学生社团一年一度最重要工作之一。眼下,正是大学生社团招新高峰期,各类社团派出精兵强将,摆开桌椅、张贴宣传海报……现场给新生进行答疑。
“参加社团活动,既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还可以结交很多志同道合之人”,大一新生宋同学坦言,他在选择社团时,并不了解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所以报名了好几个社团。像宋同学一样,报名社团在新生中“挺时尚”。
“别看招新时挺红火,可到了学年末就另说了。” 某省高校社团联席会议负责人说,在每年社团发展状况的调查中,经常有一些社团开张时红红火火,光招新就有200多人,可到了学年末就只剩了几十人,这导致各校其实都有一小部分社团长期处于名存实亡状态。
原因何在?
“其实我加入的吉他协会只是因为我男朋友喜欢,我想培养点儿和他的共同爱好”,某高校学生小张说,后来发现怎么也培养不起对吉他的热爱,就决定放弃了。也有学生坦言,社团本来就是兴趣延伸的地方,如果参加的社团非自己的兴趣所在,不管社团举办多么精彩的活动,都无法吸引他们的兴趣。
此外,部分学生的兴趣和重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移。一些学生到了大三以后更是对社团活动“不感冒”,大一时的热情早已消退,甚至认为社团活动是大一新生的“游戏”。在很多同学看来,社团活动只不过是老师对学生课外活动的一种隐形监督罢了。因此,在社团活动中,一般很少见到大三同学的身影。
某大学的汤老师担任多年的社团指导老师。他说,高校社团在招新之前,应该对新生进行社团知识的教育。同时,社团也应多举办活动,增加吸引力,保持社团的活力和凝聚力。另外,对于“志不在此”的学生,还是应当及时清退,保持队伍的稳定性。
社团发展困局之二
“众星捧月”造成后继乏力
在社团发展中,个别处于领导层的核心人物被成员们“众星捧月”,他们的能力在活动中不断得到锻炼,但普通成员却很少有这样的机会,直接造成了一个社团是否红火,往往过多依赖于几个核心人物的局面。社团优秀负责人一旦要卸任了,却很难再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一些社团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走向终结。这也正是中国高校社团发展中的一个通病。
当然,也有的社团负责人大包大揽,不给新成员学习与锻炼的机会。某诗歌社出一本不公开发行的诗歌集,可翻开全书,几乎全是社团负责人和他宿舍室友的作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争取更多成功的机会,是无可厚非的。但好事一个人独霸,就会让其他成员寒心。”北京某高校社团联合会的小李说,“大学生社团不要沾染上名利场的你争我夺,大家在一起,尽情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好了。”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我的社团我的团 年初有热情年底"叛逃"
虫族2010-11-17 11:23:29 发表
由此,也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一些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我不推卸责任,也不否认我们确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但我坚持认为,主要的责任不在我们,而在社团成员自身。因为,社团活动本身是不具备强制性的,而我们只是提供一个平台,保证每个人拥有平等的参与机会。”在社员积极性问题的交流上,中国传媒大学自强社办公室副部长刘雅静如是说。对即此可能引发的社团完全由几个人支撑的问题,刘雅静也在某种程度上表示了赞同。“要相信,让某几个人‘独揽’大权绝非我们的本意,事实上我们也无可奈何。”
鉴于社团此类现象日趋严重,北京某高校的唐天奕提出了社团成员主人翁意识建设的构想。在她看来,要从改善社团成员对社团的态度开始,增强社团成员对社团的责任感;在开展社团内部竞争活动的同时,培养社团成员对社团的归属感,以形成社团凝聚力。
社团发展困局之三
“五毛钱”难倒“英雄汉”
大学生社团的迅速兴起,聚集了大批拥有共同兴趣、特长和理想的年轻人。可要是一提到资金,他们马上就“英雄气短”了资金短缺,是每个社团负责人最头疼的问题。
长沙某高校石磊所在的戏剧社,就属于需要较多资金赞助的社团,遭遇资金瓶颈更是家常便饭。
2009年入学之初,石磊便加入了学校的戏剧社。而入社不久,他就幸运的赶上了2006级学长学姐的毕业剧演出。但是,原计划在学校音乐厅上演的戏剧,却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赞助而告吹。在失望与感慨之余,石磊开始思考,社团是否可以广开“财路”,以摆脱资金困境。
对于石磊的想法,北京某高校的马文津表示支持,而她所在的轮滑社,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那样做的。
马文津所在的轮滑社,社团活动经费不是问题。除了原本需要的活动经费就不是很多以外,更重要的是,轮滑社能通过参加比赛以及商业表演获得奖金和报酬。马文津说,社团的商业化很重要,它可以让我们体会到自给自足,体会到为自己的梦想买单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大学生社团社会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副所长邓希泉表示,中国高校社团已经有百年历史,理论学习、学术科技、公益实践、文娱体育、网络信息及就业创业等各类社团在校园内风起云涌。未来,学生社团社会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不少社团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变化,从单纯由学生参加,转变为由企业界、社会团体人士等共同参加,同时吸引部分社会资金流向学生社团,如华中科技大学的DIAN团队,就是这一社团的典型代表。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