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再见,铁路
全长5476公里的318国道,被称为“中国的景观大道”,它的一端起始于上海虹桥机场,沿途经过长江、钱塘江、西湖、太湖、黄山,从成都到拉萨的一段被称为川藏线,终点是樟木镇。
樟木镇依着盘山路而建,远远望去,整个小镇像是被镶嵌在山腰上。
雨水在山上的树和石头之间随意的改变方向,然后顺着山坡流到街上,顺着路面流到下面的山坡,如此反复,再反复,终于在巨大的轰响中,落入中国和尼泊尔的界河——波曲河。
雨季从5月初持续到10月中旬,每天都会下雨。这个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边境小镇永远都是湿漉漉的,即使没有雨的时候,山上的雾气抓一把也能挤出水来。
几乎每天都会堵车。与大城市的上下班堵车高峰不同,樟木的拥堵时间是傍晚。这正是清晨从拉萨出发的车辆经过十二三个小时颠簸到达樟木的时刻。
最多的是四驱越野车。从外面进入樟木的司机都会把安全视为头等大事,他们在狭窄曲折并且永远湿滑的的樟木路面小心地错车;而本地的车主大多选择奥拓、奇瑞QQ,他们深知樟木路况,小车行动更加便捷,在这里有更大的市场。
产自印度的TATA货车,在中国其他城市是见不到的。这是尼泊尔最常见的货运工具,它们颜色鲜艳,装饰繁琐。樟木口岸的货运量惊人,每天都有七八十辆大货车在加德满都和樟木之间穿梭。樟木镇专门开辟了一块空场作为TATA们的停车场,并且为它们规定了进出时间,以避免拥堵。
小镇尽头的大本营西餐厅,可能是最能代表樟木气质的地方。除了出入境,这个餐厅浓缩了樟木对于一个旅游者来说所有的功能。
准确的说,这是一个登山主题餐厅,招牌菜品是尼泊尔厨师的铁板咖喱系列。尼泊尔服务员操着藏语、尼泊尔语和英语服务。在这里,你可以吃到地道的牛排和沙拉,喝到鸡尾酒或者摩卡咖啡,也可以什么都不干就在那坐着发呆。每天的就餐时段,这里被各种肤色的老外挤满。傍晚,几个手持计算器的女人会准时出现在这里,用简单的英语单词和夸张的肢体语言跟老外们兑换货币。在她们装饰着藏饰的布袋子里,有为出境者准备的尼泊尔币,有为入境者准备的人民币,也有大把的欧元和美元。
从樟木镇继续前行,13公里后就是横跨波曲河的友谊桥,中国和尼泊尔的出入境口岸。这13公里并不是随时畅通,雨季里,几乎每天早上都有半路折回的司机带来新的断路消息。
樟木口岸从1966年起就正式对外开放,1983年,国务院批准樟木口岸升级为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但那年的贸易额仅2800元人民币,更多的是边境百姓以货易货。
现在,樟木口岸是西藏最大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西藏使用率最高、联检机构最健全的口岸。2009年,樟木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73亿美元。
中国各地商人通过樟木口岸进口的货物,包括植物油、香料、水果等,而出口的货品几乎涉及尼泊尔人生活的全部。在这个常住人口只有三千多人的小镇上,每天的流动人口近千人,外贸和边贸公司超过20家。
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带来的热潮席卷了樟木。在对青藏铁路延长线的几种猜想中,日喀则到樟木的铁路计划,被当地人传得沸沸扬扬。
事实上,日樟铁路的确是中国连接南亚贸易通道的捷径。如果把铁路延伸到樟木,无论对中国还是尼泊尔,都是重大的利好。
为此,铁道部曾相继派出几组考察团对日樟铁路计划进行可行性调研,一次次论证下来,情况不容乐观。最后一批考察团走后,樟木铁路的事就没了下文。
铁路让樟木着实兴奋了一阵子,但很快就平静下来。有日益成熟的樟木口岸,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经济生态。2009年,樟木镇人均年收入8000元,这对一个西藏边境小镇来说,算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数字。
回复该发言
火车开往加德满都
2 回复:火车开往加德满都
御宅雪球2010-11-17 11:39:03 发表
但是友谊桥对岸的尼泊尔人并不甘心。尼泊尔境内至今没有一条完工的铁路。基于多年来良好的中尼关系,他们很想从青藏铁路分一杯羹。
从日喀则到樟木的铁路路线图,早在青藏铁路开通之前,就已经频繁出现在尼泊尔官员的办公桌上。
2007年,尼泊尔外交大臣普拉丹对到访的中国官员表示,“延伸青藏铁路有利于大幅促进尼泊尔的经济发展,同时还可以帮助尼泊尔方便地从中国进口石油等产品。”
说这话时,尼泊尔与印度关于拓宽边境公路的会谈陷入了僵局,尽管印度承诺为尼泊尔修建其境内1400公里长的公路线,但考虑到边民及武装分子越界问题,印度政府坚决反对在尼印边界地区改善道路交通状况。
2009年,尼泊尔总理内帕尔表示,希望青藏铁路能够延伸到其首都加德满都,以促进双方经贸关系。
吉隆:目标加德满都
尼泊尔人的希望并没有落空。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专家们把火车开向喜马拉雅边境的希望,寄托给樟木以西30公里外的吉隆。
这30公里只是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实际上樟木和吉隆有大面积的雪山湖泊相隔,没有相通的公路,更没有班车直达。从樟木到吉隆的实际行车距离超过100公里。
顺着318国道向北原路返回,绕过海拔8027米的希夏邦马雪山和面积三百多平方公里的佩枯错湖后,再向西改道。接下来的路被称为加吉公路,这里的加不是加德满都,而是萨嘎县加加镇。
这段路可能是西藏最为要命的路段。下了318国道后,汽车就只能在泥沼、土石和随意流淌的河流间穿行。剧烈的颠簸经常会让一车人跟着车子一起腾空,如果车窗没关,随时有溅起的泥水直贯而入。这样的路有五十多公里,当颠簸渐弱、柏油路重新出现的时候,司机却开始紧张起来—接下来的盘山公路,路面之窄、坡度之陡、弯度之大堪称西藏之最,最多的时候连续二三十个近360度的大转弯,短短几公里之内下降了近千米。
如果早上8点从日喀则出发,夜里11点才能到达吉隆县城。总共不足500公里的路要用15个小时。然而这并不是终点。县城距离吉隆口岸所在的吉隆镇还有70公里的路,道路又是泥沼、土石与河流相间,这又要走4个小时以上,如果要去边境的热索桥,还要继续向前23公里。
吉隆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三百多年以前。公元639年,当时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后,在西藏和尼泊尔之间开通了正式的官方通道,被称作“蕃尼古道”。吉隆因为地处“蕃尼古道”的边境咽喉,成为西藏历史上最早的通商口岸,从那时就开始承担起海关的职责。通过“蕃尼古道”,北印度和尼泊尔的佛教不断地传播到吐蕃腹地。吉隆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文化集散地和宗教圣地。
吉隆镇上最中心的位置的被帕巴寺占据,相传这是当年松赞干布为迎接赤尊公主所建,它具有典型的尼泊尔寺庙建筑风格。
除了帕巴寺,镇上全部是崭新的建筑。门面都被改作餐厅、旅店和小型超市。镇上驻扎着许多前来踏勘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专业人员。从去年开始,这样的考察团从未间断,最多的时候,同时有四五个考察团在吉隆分头工作。
从热索桥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只有85公里,较樟木口岸到加德满都近了35公里。相对开阔的地势,有足够的空间发展未来的商贸城市,也会令铁路线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吉隆当地人自古与尼泊尔人一衣带水,还形成了几个尼泊尔早期移民后裔聚居的尼泊尔村,在心理距离上,也跟尼泊尔更为接近。
这些有利条件,让青藏铁路修到加德满都的希望更容易变成现实。
根据规划,吉隆将引入1.4亿元资金,建设口岸仓储加工区和物流园区,以增强口岸贸易的发展后劲,力图打造成仅次于樟木的西藏第二大边贸通道。
回复该发言
从日喀则到樟木的铁路路线图,早在青藏铁路开通之前,就已经频繁出现在尼泊尔官员的办公桌上。
2007年,尼泊尔外交大臣普拉丹对到访的中国官员表示,“延伸青藏铁路有利于大幅促进尼泊尔的经济发展,同时还可以帮助尼泊尔方便地从中国进口石油等产品。”
说这话时,尼泊尔与印度关于拓宽边境公路的会谈陷入了僵局,尽管印度承诺为尼泊尔修建其境内1400公里长的公路线,但考虑到边民及武装分子越界问题,印度政府坚决反对在尼印边界地区改善道路交通状况。
2009年,尼泊尔总理内帕尔表示,希望青藏铁路能够延伸到其首都加德满都,以促进双方经贸关系。
吉隆:目标加德满都
尼泊尔人的希望并没有落空。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专家们把火车开向喜马拉雅边境的希望,寄托给樟木以西30公里外的吉隆。
这30公里只是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实际上樟木和吉隆有大面积的雪山湖泊相隔,没有相通的公路,更没有班车直达。从樟木到吉隆的实际行车距离超过100公里。
顺着318国道向北原路返回,绕过海拔8027米的希夏邦马雪山和面积三百多平方公里的佩枯错湖后,再向西改道。接下来的路被称为加吉公路,这里的加不是加德满都,而是萨嘎县加加镇。
这段路可能是西藏最为要命的路段。下了318国道后,汽车就只能在泥沼、土石和随意流淌的河流间穿行。剧烈的颠簸经常会让一车人跟着车子一起腾空,如果车窗没关,随时有溅起的泥水直贯而入。这样的路有五十多公里,当颠簸渐弱、柏油路重新出现的时候,司机却开始紧张起来—接下来的盘山公路,路面之窄、坡度之陡、弯度之大堪称西藏之最,最多的时候连续二三十个近360度的大转弯,短短几公里之内下降了近千米。
如果早上8点从日喀则出发,夜里11点才能到达吉隆县城。总共不足500公里的路要用15个小时。然而这并不是终点。县城距离吉隆口岸所在的吉隆镇还有70公里的路,道路又是泥沼、土石与河流相间,这又要走4个小时以上,如果要去边境的热索桥,还要继续向前23公里。
吉隆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三百多年以前。公元639年,当时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后,在西藏和尼泊尔之间开通了正式的官方通道,被称作“蕃尼古道”。吉隆因为地处“蕃尼古道”的边境咽喉,成为西藏历史上最早的通商口岸,从那时就开始承担起海关的职责。通过“蕃尼古道”,北印度和尼泊尔的佛教不断地传播到吐蕃腹地。吉隆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文化集散地和宗教圣地。
吉隆镇上最中心的位置的被帕巴寺占据,相传这是当年松赞干布为迎接赤尊公主所建,它具有典型的尼泊尔寺庙建筑风格。
除了帕巴寺,镇上全部是崭新的建筑。门面都被改作餐厅、旅店和小型超市。镇上驻扎着许多前来踏勘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专业人员。从去年开始,这样的考察团从未间断,最多的时候,同时有四五个考察团在吉隆分头工作。
从热索桥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只有85公里,较樟木口岸到加德满都近了35公里。相对开阔的地势,有足够的空间发展未来的商贸城市,也会令铁路线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吉隆当地人自古与尼泊尔人一衣带水,还形成了几个尼泊尔早期移民后裔聚居的尼泊尔村,在心理距离上,也跟尼泊尔更为接近。
这些有利条件,让青藏铁路修到加德满都的希望更容易变成现实。
根据规划,吉隆将引入1.4亿元资金,建设口岸仓储加工区和物流园区,以增强口岸贸易的发展后劲,力图打造成仅次于樟木的西藏第二大边贸通道。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火车开往加德满都
御宅雪球2010-11-17 11:39:03 发表
那些在此地经商的人说,如果铁路修到这里,再修到加德满都,吉隆的进出口贸易量很快就会赶超樟木。目前中国内地和南亚大陆之间的货运通道有两条,一条是经过樟木走公路货运,缺点是价格高昂;一条是从沿海港口走水路,到达印度港口后再经铁路或者公路运到印度内地和尼泊尔、不丹等地,价格相对便宜但是时间成本巨大。
一条从吉隆出境的铁路,可以弥补以上两种运输方式的不足。长远来看,樟木口岸的大量交易,定会改道吉隆。
但是现在,吉隆只是一个季节性、区域性的边贸市场。每年冬天,大雪便会阻断喜马拉雅山口公路,而吉隆口岸本身的建设也不完善,无法满足中尼之间日渐膨胀的交易量。虽然1961年这个口岸即获批开放,但中尼公路通车后,带动樟木口岸一支独秀,吉隆口岸逐渐衰落,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相继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撤出。
2009年,修建铁路的消息激活了吉隆。在西藏自治区口岸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三个分项规划中,有两个是关于吉隆口岸的规划。而建设吉隆口岸中尼跨境经济合作区,正是目前西藏自治区商务厅的最大课题。
今年4月,西藏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到日喀则边境地区考察口岸工作时,提出“重点建设吉隆口岸,稳步提升樟木口岸,积极恢复亚东口岸”,来促进南亚陆路大通道的建设。
可以预见,吉隆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另一个受益者自然是尼泊尔。从樟木到吉隆,火车开往加德满都的梦想更近了一步。尼泊尔的媒体上连篇累牍地报道着火车为尼泊尔带来的诸多好处。这个国家希望铁路的到来能推动其落后的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使其变成经济起飞的增长点。
亚东:漫长的复兴
1997年,当年的“中国首富”牟其中曾经提出一个极为浪漫的构想——将喜马拉雅山脉炸开50公里的口子,让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湿润中国干燥的西部,从根本上改变气候,造福中华民族。
喜玛拉雅山脉南麓的亚东就是一个理想中的“缺口”。地图上看,亚东像是从中国探出来的触角,伸入印度锡金邦和不丹之间的空隙。此地海拔3500米,常年受到来自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湿润,植被丰富,有“西藏小江南”之称。
亚东口岸距拉萨580公里,距印度锡金邦首府甘托克52公里,距不丹廷布约300公里。历史上,亚东口岸曾经是中印两国间最大的陆路通商口岸,也曾经是西藏境内条件最好的国家一类口岸。
铁路到樟木和还是到吉隆,颇费了几番周折,但另一条延伸线——日喀则到亚东的日亚铁路——其建设计划从未受到质疑。
英国殖民印度以后,开始染指西藏。1894年,清政府被迫开放亚东为通商口岸。因三面与不丹、印度接壤的天然地理优势,乃堆拉山口的边贸份额日益增大,商号也越来越多。印度、不丹、尼泊尔的商行遍布亚东各地,它们的商人用烟草、肥皂、劳力士手表、分解的汽车换回中国的皮革和银币。
20世纪初,这里的交易额最高时达到上亿银元,占当时中印边境贸易总额的八成以上。
1947年印度独立后,乃堆拉山口的双边贸易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也来到亚东,加入了商贸大军,成为亚东的第一批移民。最热闹的时候,有超过1000头骡子和七百多人每天往返在通往亚东的山路上。一时间,亚东号称西藏“小香港”。
这种繁荣一直持续到1962年,战火烧到中印边境,亚东口岸随即关闭。
从爷爷那一辈开始,达娃家就开始在亚东做生意了。42岁的她仍然记得爷爷当年讲述的“清理外商”的情景。海关撤销,贸易通道被铁丝网隔断,已经在这里生活多年的南亚商人拖家带口仓皇撤离。达娃家的茶馆也因生意萧条而停业。
回复该发言
一条从吉隆出境的铁路,可以弥补以上两种运输方式的不足。长远来看,樟木口岸的大量交易,定会改道吉隆。
但是现在,吉隆只是一个季节性、区域性的边贸市场。每年冬天,大雪便会阻断喜马拉雅山口公路,而吉隆口岸本身的建设也不完善,无法满足中尼之间日渐膨胀的交易量。虽然1961年这个口岸即获批开放,但中尼公路通车后,带动樟木口岸一支独秀,吉隆口岸逐渐衰落,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相继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撤出。
2009年,修建铁路的消息激活了吉隆。在西藏自治区口岸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三个分项规划中,有两个是关于吉隆口岸的规划。而建设吉隆口岸中尼跨境经济合作区,正是目前西藏自治区商务厅的最大课题。
今年4月,西藏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到日喀则边境地区考察口岸工作时,提出“重点建设吉隆口岸,稳步提升樟木口岸,积极恢复亚东口岸”,来促进南亚陆路大通道的建设。
可以预见,吉隆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另一个受益者自然是尼泊尔。从樟木到吉隆,火车开往加德满都的梦想更近了一步。尼泊尔的媒体上连篇累牍地报道着火车为尼泊尔带来的诸多好处。这个国家希望铁路的到来能推动其落后的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使其变成经济起飞的增长点。
亚东:漫长的复兴
1997年,当年的“中国首富”牟其中曾经提出一个极为浪漫的构想——将喜马拉雅山脉炸开50公里的口子,让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湿润中国干燥的西部,从根本上改变气候,造福中华民族。
喜玛拉雅山脉南麓的亚东就是一个理想中的“缺口”。地图上看,亚东像是从中国探出来的触角,伸入印度锡金邦和不丹之间的空隙。此地海拔3500米,常年受到来自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湿润,植被丰富,有“西藏小江南”之称。
亚东口岸距拉萨580公里,距印度锡金邦首府甘托克52公里,距不丹廷布约300公里。历史上,亚东口岸曾经是中印两国间最大的陆路通商口岸,也曾经是西藏境内条件最好的国家一类口岸。
铁路到樟木和还是到吉隆,颇费了几番周折,但另一条延伸线——日喀则到亚东的日亚铁路——其建设计划从未受到质疑。
英国殖民印度以后,开始染指西藏。1894年,清政府被迫开放亚东为通商口岸。因三面与不丹、印度接壤的天然地理优势,乃堆拉山口的边贸份额日益增大,商号也越来越多。印度、不丹、尼泊尔的商行遍布亚东各地,它们的商人用烟草、肥皂、劳力士手表、分解的汽车换回中国的皮革和银币。
20世纪初,这里的交易额最高时达到上亿银元,占当时中印边境贸易总额的八成以上。
1947年印度独立后,乃堆拉山口的双边贸易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也来到亚东,加入了商贸大军,成为亚东的第一批移民。最热闹的时候,有超过1000头骡子和七百多人每天往返在通往亚东的山路上。一时间,亚东号称西藏“小香港”。
这种繁荣一直持续到1962年,战火烧到中印边境,亚东口岸随即关闭。
从爷爷那一辈开始,达娃家就开始在亚东做生意了。42岁的她仍然记得爷爷当年讲述的“清理外商”的情景。海关撤销,贸易通道被铁丝网隔断,已经在这里生活多年的南亚商人拖家带口仓皇撤离。达娃家的茶馆也因生意萧条而停业。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火车开往加德满都
御宅雪球2010-11-17 11:39:03 发表
2006年7月6日,借青藏铁路通车之际,中国和印度重新开放连接西藏和印度锡金段的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亚东口岸重获生机。当年,全球主要媒体都派记者赶到亚东,报道开关盛况。
除了媒体记者,还有被称作“青藏铁路发烧友”的群体。他们大多来自四川,比其他内地商人更了解西藏。他们顺着青藏铁路可能的踪迹寻找生意。开始时他们显得无所事事,每天聚在餐馆门口,互相传递着各种关于中印边贸即将恢复的小道消息。等到边贸市场摊位招商抓阄时,他们中的几个幸运者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摊位,来对了。于是,服装鞋帽、五金文具等各种商品经青藏铁路运抵拉萨,再经过修复一新的公路来到亚东。虽然总量并不大,但是经营者看到了更远的将来。
县城里,浙江人开的旅馆和四川人开的的餐厅随处可见,川菜早已压倒了藏餐,成了当地最普及的美食。
达娃家的茶馆在停业40年后重新开业。现在,她有了为数众多的外来竞争者。不过她坚信这些友善的外地人会和本地人一起把市场做大。至少到目前为止,亚东的服务业总体还是供不应求。
亚东北部60公里的帕里镇,平均海拔4640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镇,被称为“世界第一高城”,当年亚东商埠鼎盛之时,帕里成为各地客商的中转站,“帕里”的名字也随着往来的商队传遍世界。
亚东火车站的地址就选在那里。这在当地已经尽人皆知。甚至出站口设在哪个路口都一清二楚。已经做了老板娘的达娃,一直在劝说犹豫不决的弟弟在帕里开个旅馆。
“我会入股的,”每天晚上,达娃都在电话里对弟弟这样说,“相信我,那里会有大生意!”
回复该发言
除了媒体记者,还有被称作“青藏铁路发烧友”的群体。他们大多来自四川,比其他内地商人更了解西藏。他们顺着青藏铁路可能的踪迹寻找生意。开始时他们显得无所事事,每天聚在餐馆门口,互相传递着各种关于中印边贸即将恢复的小道消息。等到边贸市场摊位招商抓阄时,他们中的几个幸运者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摊位,来对了。于是,服装鞋帽、五金文具等各种商品经青藏铁路运抵拉萨,再经过修复一新的公路来到亚东。虽然总量并不大,但是经营者看到了更远的将来。
县城里,浙江人开的旅馆和四川人开的的餐厅随处可见,川菜早已压倒了藏餐,成了当地最普及的美食。
达娃家的茶馆在停业40年后重新开业。现在,她有了为数众多的外来竞争者。不过她坚信这些友善的外地人会和本地人一起把市场做大。至少到目前为止,亚东的服务业总体还是供不应求。
亚东北部60公里的帕里镇,平均海拔4640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镇,被称为“世界第一高城”,当年亚东商埠鼎盛之时,帕里成为各地客商的中转站,“帕里”的名字也随着往来的商队传遍世界。
亚东火车站的地址就选在那里。这在当地已经尽人皆知。甚至出站口设在哪个路口都一清二楚。已经做了老板娘的达娃,一直在劝说犹豫不决的弟弟在帕里开个旅馆。
“我会入股的,”每天晚上,达娃都在电话里对弟弟这样说,“相信我,那里会有大生意!”
回复该发言
共有4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