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亲子的其他话题……

返回亲子……


我收藏的爽吧……


2010:100个外地人在广州(74)——李海州

1 2010:100个外地人在广州(74)——李海州
mad3022010-11-17 14:17:20 发表
有钱时,海州忙着买材料、安排协调工厂的生产;没钱时,工厂停工,他只能到处找些边角余料,拼凑点东西以赚取日常的生活费用。海州的工厂位于番禺的偏僻荒凉之所,简陋的厂房里生产着为早期教育机构提供的教具,如各种亲子教具,华德福幼儿园用的小动物、小车之类的。创业六年有余,但工厂“除了债务之外,就剩我的执着了”,海州说。


打工,不仅是为了薪水
1995年,辞去国企“铁饭碗”,海州踏上了寻梦之旅。辗转于邯郸、开封、烟台、昆明,最终,他来到了广州,这座陌生又现实的城市,“当走下火车时,还有17块钱和满身的沧桑”。本科毕业证在原单位,身份证被盗,误打误撞中海州进了一家早期教育公司,从没有底薪的兼职业务员做起,负责项目的策划文案、运作、服务等一系列工作。
三年后,海州晋升为公司经理,薪酬丰厚、生活稳定。公司是一家商业机构,始终把商业利润的最大化作为首要追求目标,海州觉得在这里不能实现自我,“我打工不仅是为了薪水,在早期教育这一领域我找到了自己丢失的东西,我希望能为孩子提供合适的、需要的产品,教育不能先计较成本”。于是,海州抽身离去,开办工厂,为各类早教中心、儿童之家、自闭症训练中心等机构提供教具教材、配套设施及相应的咨询、规划服务。
早期教育是生命的一部分
工厂承载着海州的理想。“从事早期教育,一开始是为了生存,后来成为生活方式,现在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海州说,“我希望通过早期教育教会父母做老师,教会老师做孩子,教会孩子做人做事,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从而走向一个快乐生活的岛屿”,而工厂的开办则为他实现这一理想提供了机会。蒙氏早期教育主要是借助教具及预备的环境,让孩子在其中学会自己成长,以期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有了工厂以后,海州可以带着孩子们上木工课、食品课,也可以随时让工厂停工以供孩子们在其中玩乐、学习。在产品的供给上,工厂主要依据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生产,商业利润并不是首要考虑因素,比如某个机构需要一件市面上并没有的教具,尽管不是批量生产不能产生相应的利润,但海州还是坚持着为他们提供产品,“只要他们真的需要”。
在工厂的运营过程中,海州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成都的黄晓星,深圳的李波,临沂的尹青川,陕西的张晓峰,宁夏的刘安定……工厂遭遇困境时,他们给予海州极大的帮助,有人直接给钱,有人下订单,有人加油鼓劲。借助工厂,海州希望能为早期教育行业构建一个共享的平台:在这里,为孩子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教育理念;为家长提供专业的辅导和建议;为教师同行做好行业经验交流与分享。
我是一粒铜豌豆
开办工厂是海州实现理想的一条道路,但这条道路并不平坦,践行理想的时候,海州也磨砺着自己的意志。产品的利润不高,相关咨询服务免费提供,这些年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更是压得他喘不过气:2004年建厂伊始,父亲身染重病,05年货运公司丢掉一批教具,07年父亲旧病复发,08年父亲离世,09年新项目失利。每到此时,海州只能化身为“泥瓦匠”:找客户收定金,到处找人借钱,找客户,找亲戚,找同学,透支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
一路走来,磕磕绊绊,海州没有放弃,他自喻为关汉卿笔下的铜豌豆,“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烂,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任由风吹雨打,始终坚定前行。
回复该发言
共有1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