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天林16日晚间与世长辞。
网易娱乐独家专稿(文/尹天仇) 有“影坛教父”美誉、被香港电影人尊为“天林叔”的知名导演王天林16日晚间在香港浸会医院病逝,享年83岁。他一生拍摄电影超过300部,曾经是电懋(国泰)公司的当家导演,粤语片、国语片、厦语片、潮语片,甚至泰国片和菲律宾片均信手拈来,文艺、武侠、喜剧等各种类型都不在话下。七十年代后入主TVB,参与制作连续剧不计其数,屡创收视狂潮。九十年代初退休后,仍然热情不减,屡次到徒弟杜琪峰和儿子王晶的戏中客串角色,甚至凭借《黑社会》里的“大佬”形象在2006年提名了台湾金马奖和香港金像奖的最佳男配角。
回顾王天林的一生,二十岁跟随叔父进入影坛,直到去年依然活跃在大银幕上。他不仅将自己的大半辈子都投入到银幕和荧屏之上,还将儿子王晶也培养成了香港著名的电影导演之一。在此,我们尝试着用十大关键词来归纳王天林导演的一生,并以此缅怀这位为香港影视事业奉献了一生精力的人。

在《香港影人口述历史——王天林》一书中,王天林讲述了他的悲惨童年。
童年不幸
王天林原名“王树林”,祖籍浙江绍兴,1928年出生在上海。童年时因父亲早逝,家境贫苦,恰逢抗日战争爆发,为躲避战火他不得不与亲人四处逃亡。少年时的王天林甚至一度与母亲分离,十几岁的年纪便在广西的一家戏院里当带位员和售票员,而每月发薪后都会将钱寄给远在上海的母亲。1947年,他随做电影买办的叔父王鹏翼从内地来到香港谋生,先后做过冲印、录音、场记、助导等工作。二十岁正式成为导演,拍摄了处女作《峨嵋飞剑侠》。
黄大仙
上世纪六十年代,王天林加盟香港电懋(国泰)公司,并很快成为了当家导演,而他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什么题材都能拍,不仅炮制了大量的粤语片、国语片、厦语片、潮语片,甚至连泰国片和菲律宾片也信手拈来,文艺、武侠、喜剧等各种类型都不在他的话下。因此,他也被同行们戏称作“黄大仙”。而他的这一特点,也遗传到了儿子王晶的身上。
家有喜事
相信内地的观众对黄百鸣在九十年代和近几年炮制的“《家有喜事》系列”十分的熟悉,但鲜有人知早在1960年,王天林就凭借“第一部《家有喜事》”在第7届亚洲影展上夺得了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及最佳女主角三项大奖。虽然该片当年只是作为电懋的另一部电影《母与女》的“陪同”参赛的,没想到最后“配角”的风头却压倒了“主角”,而这也令王天林名声大振。

83版的《射雕》便是王天林打造的经典之一。
当家无线
七十年代初,电懋因老板陆运涛的意外逝世走向了倒闭的结局,王天林也受邀加入了老对手邵逸夫旗下的TVB。他将电影的拍摄手法创造性的引入电视,从而影响了本土电视工业的多元化发展。1976年,TVB推出重头剧《书剑恩仇录》,王天林又第一次将“威亚”引入电视剧的拍摄,把武侠剧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同时,他还是掌控过最多花旦、小生的制作人,像汪明荃从《书剑恩仇录》、《京华春梦》再到《万水千山总是情》,代表作都出自王天林之手,而被人们奉为经典的黄日华与翁美玲版《射雕英雄传》也是王天林精心打造的荧幕经典。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