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年时间的“超常规”发展,2000年三季度末,基金管理规模超过700亿元,但是,当时的基金产品全部为封闭式,产品设计较为雷同,而且由于2001年下半年市场调整,封闭式基金折价情况较为突出,部分封基折价率高达20%,这导致保险等封基的机构持有者要求提前“封转开”的唿声渐起。
而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开放式基金在运作模式、发展空间以及市场吸引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美国等成熟市场中,开放式基金也是共同基金市场的绝对主流。数据显示,1940年时,美国市场中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规模比例为0.73:1,这一数据到了1999年变成了43.5:1。
无论从监管层还是市场,都强烈期待开放式基金的推出。
为此,2000年10月8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为开放式基金的设立制定了法律依据。《办法》发布以后,各家基金管理公司积极筹备开放式基金的设立。2001年9月11日,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正式通过交通银行的13个网点发行。
在发行方式上,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对个人投资者采用总量控制、限额发号、领号预约和凭号认购的方法;对机构投资者采用全额预缴款、比例配售的方式。总规模限量50亿元,其中个人和机构销售比例为3:2。
开放式基金优秀的流动性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当时有媒体报道,北京的交通银行网点门口,等待认购的个人投资者排起长队,甚至有人为了成功认购等候了17个小时;杭州交通银行外等待领号的超过200人,队伍足有100多米,很多个人投资者甚至将1元面值发售的开放式基金份额等同于股票认购证。2001年9月21日,中国内地首个开放式基金成功实现了50亿份首募目标,正式宣告成立。
开放式基金的诞生使得中国基金行业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在传统的价值型基金、平衡型基金、成长型基金的基础上,随后,债券基金、指数基金、伞形基金等创新产品陆续推出,基金产品线逐步完善。同时,开放式基金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基金行业逐渐走向成熟,并加快了国内基金行业与国外接轨的步伐。
2001年当年共有3只开放式基金成立。而自2001年下半年,中国股市在理论界对证券市场市盈率是否过高的争论中,开始进入调整阶段。因此,2001年9月推出开放式基金,显然不利于新基金建仓,所以,第二只开放式基金销售就开始遇到困难。随后在2002年发行的开放式基金普遍遭遇“发行难”。不过,开放式基金为当时投资渠道稀缺的个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进入门槛低、专家理财的大众化投资品,庞大的居民储蓄最终在2006~2007年股改大牛市中,被开放式基金这根“杠杆”所撬动,形成了巨大的财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