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市场的火热已经蔓延到基金市场,日前,两只黄金QDII基金产品向证监会递交了募集申请。基金市场人士质疑,追逐热点的基金往往会把持有人套牢在高位,投资者应特别警惕。
11月,黄金价格突破了每盎司1400美元的大关,创下1421美元的历史新高。近年来世界经济稳定的格局被打破,国际资金屡屡选择黄金作为避风港,这导致了黄金价格5年上涨了近3倍。
在黄金的高位,两基金公司向监管部递交了黄金类QDII基金的募集申请,目前两基金均已获受理。另外,据网易财经了解还有不少的基金公司也准备筹备黄金类QDII产品。
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向网易财经表示,在这样的高位发行黄金类的基金产品,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
经验惨烈 高位发行套牢投资者已成传统
从历史经验看,这种追逐热点主题的、高位发行的新基金往往将成套牢投资者的基金。
就近例子是2009年年末的指数基金热潮。09年整年度指数型基金跑赢了主动投资型基金,在市场一篇红火的背景下,不少的指数型基金在09年年底顺利发行并募集到了高额的资金,但是指数快速拉升之后的回落套牢了大批投资者。
一投资者介绍,她在09年底买入易方达深证100ETF链接基金和华夏基金公司旗下的华夏盛世股票,两只基金在今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最低期净值仅0,8元。10月份该投资者欢唿,终于解套了,不过到进入11月,两只基金再次跌入1元面值以下,该投资者表示,连卖出的机会都没有给,就再次套上了。以上两只基金规模均超过100亿。
更具警示意义的案例是07年QDII热潮。当时QDII引发市场狂热追捧,投资者一度需要按资金配售。然而结局的悲惨程度也一点不亚于当时的狂热,在市场最低点该类型基金下跌超过60%,虽然已经过去3年,但是当时发行的产品目前净值全部在1元以下,当初所有参与申购的投资者都没有解套。
基金短视 营销效果重于持有人利益
作为专业人士的基金公司不可能不了解这种风险。为什么基金公司会如此运作呢?
一基金公司员工透露了其中的原因,熊市基金发不出去,股市越好,基金越好卖,什么产品热,什么产品就好发,高位发行又有什么办法呢!
基金发行的多,公司管理资产规模高,收取的费率自然高。但是熊市卖基金,不光没有人买,而且往往会受投资者臭鸡蛋对待。从销售的角度来说,往往是花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可能只卖了2-3个亿,刚刚够成立的条件。
但是市场高点或者某一个主题热点流行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此时市场的宣传已经很充分了,大街小巷人人知道,推销往往变得很容易,不少的投资者还会主动电话咨询购买。不费吹灰之力基金就销售了上百亿。
该员工表示,大环境如此,各基金公司都如此,基金投资者的投资规律是赚了就赎回,被套一般选择持有,基民被套又不会影响基金公司的收入。
当然,基金公司推热点基金、高位发行也存在着客观的原因,比如产品设计、审批环节过长。
据业内人士介绍,普通的基金产品从研发到审批通过,需要1年的时间,这是今年审批提速后的时间,在今年以前,这一过程会更长。
如此长的研发时间,也往往导致发产品跟不上市场的节奏,比如某公司看好指数型基金未来的发展,等产品审批通过,可以募集,指数型基金的黄金期已经过去,热点已经转换到中小板行业了,如此也会使基金公司发在了高点上。
选不好时点谈何管理资产
回复该发言
基金追逐热点高价发行 投资者屡屡被套
2 回复:基金追逐热点高价发行 投资者屡屡被套
vivi1988132010-11-18 00:49:04 发表
近期接受采访的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对基金这种短视提出了批评。他表示,基金是’管’出来的,不是’卖’出来的。"如果不认真分析市场,单纯追求规模的扩张,什么基金好卖就发行什么基金。短时间内看,规模是迅速扩大了,但业绩却不一定理想,特别是在市场高点发基金,一次能发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结果呢,往往以投资人亏损告终,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不顾自身的管理能力,盲目的扩大规模,最后导致业绩下滑,失去了投资人的信任,最终也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而分析师对此也表示,基金公司首先应该矫正这种短视的行为。另外,该分析师也表示,选择发行的时点,实际上是基金在择时,这也是基金运作的一部分。如果一个基金连大概率的发行时间点都踏不准,又如何能帮助投资者管理好资产呢?
分析师也提醒投资者,对于市场的热点产品,投资者在购买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警惕,购买产品除了考虑收益更要考虑其中的风险。
回复该发言
而分析师对此也表示,基金公司首先应该矫正这种短视的行为。另外,该分析师也表示,选择发行的时点,实际上是基金在择时,这也是基金运作的一部分。如果一个基金连大概率的发行时间点都踏不准,又如何能帮助投资者管理好资产呢?
分析师也提醒投资者,对于市场的热点产品,投资者在购买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警惕,购买产品除了考虑收益更要考虑其中的风险。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