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Jeff Chen 撰文/华琪
近几年来,丹泽尔.华盛顿一直在拍“似曾相识”的商业片,不过,他有一种天赋,能使程式化的剧情也变得真实可信。
在接受本报特约作者采访时,他坦承:“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做着一份特别的工作。”
丹泽尔.华盛顿一走进房间,你就能感觉到他的气场。他说话声音很响,乐于同别人交流,这倒与他在银幕上一些经典的冷酷形象颇有距离。圆桌四周坐着来自挪威、日本、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国的记者。前一天,他与克里斯.派恩主演的《危情时速》刚在洛杉矶当地举行了媒体放映会。
当丹泽尔走近桌子时,一名日本记者突然站起身,递给他一个火车模型(《危情时速》讲的便是一列失控的火车)。丹泽尔欣然接受了这份意外的礼物。采访期间,他大多时候并不急于回答问题,而是缓缓地叙述自己的生活,以及他是如何一步步走进今天这样的场景——在一间能够俯瞰大海的豪华酒店包间与世界各地的媒体相遇的。
从火车模型开始,这位如今唯一能与威尔.史密斯“分庭抗礼”,好莱坞四十年才出一个的黑人影帝开始了自己的叙述。
“我曾经有过一套莱昂内尔火车模型,但我已经不记得把它弄成什么样子了。” 华盛顿一边把玩着“礼物”,一边说,“小时候,父母送给我和弟弟两个储蓄罐,两只可爱的猪连在一起的那种。我花掉自己那一半里的钱后,又开始打另一半的主意。我摇啊摇,最后决定把它打碎,就像一个七岁小孩会做的事情。弟弟看到后,气急败坏地准备向妈妈告状。晚上,我一听到妈妈回来,就立刻假装睡着,急得我弟弟直叫:‘他在装睡!他在装睡!’”
说到这儿时,华盛顿哈哈大笑,狡黠地对记者说:“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能成为一名好演员吧。”
“妈妈,你终于看懂游戏规则了”
2001年,当丹泽尔.华盛顿凭借《训练日》中那个亦邪亦正的老警察获得第74届奥斯卡影帝桂冠时,他意味深长地说:“好莱坞的导演应该把更多重要角色交给非白人演员去完成。有太多有才华的黑人演员,却得不到机会。”
事实上,自1995年的《红潮风暴》起,丹泽尔便与著名商业片导演托尼.斯科特建立起固定的合作关系,向好莱坞商业片由白人男星垄断的现象发起了挑战。近几年来,从《怒火救援》、《时空线索》、《地铁惊魂》,到今年11月9日全球同步上映的《危情时速》,丹泽尔演过各式各样的联邦警探、舰艇指挥官或列车驾驶员。只不过,在如今漫画英雄、青年偶像层出不穷的大银幕时代,这些不痛不痒的影片几乎渐渐将丹泽尔拉下了一线男星的行列。
这些影片中那种排除万难获得胜利的好莱坞式剧情,正如《时空线索》的英文名“Dejavu”所透露的——似曾相识。不过,丹泽尔倒是乐此不疲,一部接一部地演。他有一种天赋,似乎能使程式化的剧情也变得真实可信,仅仅是因为他在演它。丹泽尔在银幕上透露出一种有所克制的内在力度,再加上他那张与生俱来与浅薄无缘的脸,让他驾驭机智成熟的角色几乎不费力气。
在《危情时速》里,一辆载有有毒气体的火车在俄亥俄的铁路上狂奔,丹泽尔扮演的被公司裁掉的老员工又担负起救世英雄的责任。每一部电影对他来说都是个“任务”,为了体验这部电影中蓝领工人的心境,他特地去美国北部的废弃工业区体验生活。他在煤堆里度过了整个冬天。当他完成这部电影的拍摄回到洛杉矶后,恍惚得甚至错过街上的红绿灯。
“我突然意识到,现在能够坐在岸边看落日,也是一种特权。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做着一份特别的工作。我真的没觉得自己有多重要。”他对记者说。
回复该发言